□首席记者 满淑涵
“秦王宫阙霭春烟,珠树琼枝近碧天。"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不仅给咸阳留下了丰富的史迹遗存,也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如今,这些有故事的秦砖汉瓦可成了宝贵的旅游资源。袁家村、马嵬驿等景点纷纷叫响乡村旅游品牌,改变农村旧貌,增加农民收入,使一、二、三产业在新业态中融合延伸。在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专题调研中,委员们感慨赞赏同时,也不禁为乡村旅游发展谋长远所遇到的规划欠科学、配套不完善、资金有困难,尤其是同质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表示忧心。
旅游杠杆撬动贫困“脱帽"
从西安出发,沿西宝高速行驶至兴平口出,再顺着104省道西行5公里,即到马嵬驿民俗文化村。马嵬驿商会会长李光介绍说,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游客数已达到37万人。
而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附近的大石头关中民俗度假村,鳞次栉比的农家客栈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渠道。经过两年多发展,农家乐及农家客栈已经由最初的19户增加到100多户,农家乐年均纯收入35万元,年接待游客逾30万人,全村年纯收入3200万元。
“乡村旅游看咸阳。"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局长杜俊霞欣喜地说,“乡村旅游已成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进农民创业就业的新途径,***的新动力。"她提供的一组统计数据更显示了乡村旅游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作用:从业人员2万余人,36个村发展了580家农家乐接待户,每户年收入从15万元到80万元不等。去年全市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550万人次,农民直接收入10.1亿元。
关中风味陷同质化“怪圈"
漫步在礼泉袁家村古朴的石板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羊血饸饹葫芦头,辣子锅盔小酥肉,凉皮肉夹馍这样的陕西小吃“标配"更是不可或缺。除了可以在短时间内领略地道的“舌尖上的陕西",还有手工虎头鞋、农家粗布、茯砖茶等可以作为手信带给亲朋好友。
既有汉武帝茂陵、唐杨贵妃墓等文物景区,又有宏兴码头、花田公社、泳乐生态园等休闲新宠。作为周秦汉唐京畿之地的兴平,近年来也在乡村旅游市场中跑出了马嵬驿这匹“快马"。
“几个乡村旅游点实地考察后,印象深刻的恐怕只有一两处。"龚卫国委员的感慨引起了调研组其他成员的共鸣。“大多数以餐饮为主,能体现休闲农业参与性、互动性的环节少。"陈玉玲委员补充道。
“景区布局不合理,主体不突出,配套不完善,产品质量不高。"咸阳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源杰数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他表示,实施主体或业主对规划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景区开发建设的详细方案。“从深层次来看,对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到位,眼光还停留在景点和游览项目建设上。"
定好规划别叫落实“跑偏"
旅游扶贫,是我国正在推进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发展乡村旅游光有热情还不够。"姚增战委员建议,要把科学规划层层落实到实施终端,用差异化思路拉长产业链,避免“今天建,明天拆"。“把钱花在规划上,往往能花小钱办大事。"
刘勇委员则坦言,城乡最大差距还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通过乡村旅游具体项目建设,能够改变农村贫困面貌,但长远发展还得靠文化引领。
如何做大做好乡村旅游扶贫这块“蛋糕"?龚卫国委员从“四个统筹"说起: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工作机构统筹,谁牵头?谁协调?谁执行?避免权责交织发生推诿;要重视布局统筹,同质同构问题要靠区域规模化破解;要完善信息统筹,景区联动适时掌握客流情况,引导分流,缓解‘扎堆’;加强宣传统筹,策划主题串联各个景点,形成特色线路推介。“游客兴致高了,游玩时间延长了,农民‘钱袋子’就有了产业发展的后续保障。"
新闻推荐
王纪卿的《中国血:抗战十四年》全面反映抗战本报讯(记者老宅)记者和著名作家王纪卿联系并收到由其寄来的一套新书《中国血:抗战十四年》。这部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纪实性作品对于中国...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