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陕共话文化遗产保护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古都西安举行,沿线国家“取经"文化遗产保护记者 李鹏 摄
□ 记者 李鹏
5月13日,由国家文物局、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以“文明互鉴增友谊,交流合作促发展"为主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开幕。来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亚国家、中、美、英、俄等11国的百余名代表齐聚古城西安,共同商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大计。
共同推动丝路文化遗产保护
回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之路,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感叹道,多年来丝绸之路的申遗历程,虽然困难重重,充满艰辛,但这段国际文化遗产界紧密合作、共同奋斗的时光更让人感到振奋,令人感动。
“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目的是对其价值的保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委员会专家爱丽丝·凯恩说,只有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对此,刘曙光表示,中方愿继续与哈、吉两国相关方加强合作,共同守护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这一珍贵的世界遗产,同时积极参加、支持沿线国家其他廊道的申遗工作,共同推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文博界的一大盛事
“参与‘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这是文博界的一大盛事,也是陕西省的一大盛事。"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表示,陕西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定位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相对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新起点"有着崭新、丰富、独特的内涵,它是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中转中心,融汇亚欧丰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多民族、多种文化和平交往、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历史标志和象征,在过去促进了中西方经济发展、文化共生以及技术传播。"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建新教授认为,在未来更应发挥重要作用。
交流研讨 共话发展
“共建新平台,共促新发展"是本届丝博会的主题,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的讨论主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穆哈玛吉耶夫·胡扎库尔表示,丝博会的举办,不仅是商贸、文化、历史的交流,更为多国间互相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合作有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就是要将沿线国家文物、考古界的力量整合起来,通过大家的对话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迈向更高水平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介绍,本次论坛还将举办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管理与监测论坛、考古与文物保护论坛、博物馆与教育分论坛和文化遗产保护公众论坛这四个分论坛,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话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贺博)5月13日,反映西安市基础教育改革的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西安市教育局等部门负责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代表、专家学者...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