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学生校服 记者 吴军礼 摄
□记者 吴军礼 实习生 武国强
面对宽大、臃肿、质量一般、美观程度不足的校服,省政协委员张凯华在今年提交了《建议提高校服质量,改善学生穿着的舒适感》的提案。“六一"儿童节前夕,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校服质量与“颜值"的提高,张凯华再次向记者重申了他的建议。
校服质量一般
张凯华提出提案的原因之一,是他有感于目前校服质量的一般:许多学生的校服冬季不保暖,夏天不凉快。而且,纤品衣服长期穿有碍皮肤健康。
采访中,一些家长、学生也纷纷表达了类似观点。
建设路某小学附近,一位带孩子回家的家长说:“孩子的校服,用手摸感觉含棉不多,穿几天就起毛球,剃都剃不完。"
记者拿起另一件被一名学生抱在怀里的校服,翻开时未能找到该校服的生产厂家等信息,只发现在一个白色小标签上写着“140"。
在太乙路附近某中学门口,学生们穿着米灰色裤子、蓝白相间夹克上衣校服,一位女同学说:“我们一共有三套校服,一套冬季冲锋衣,一套现在穿的春秋运动服,还有一套夏季短袖,学校会按照季节变化要求每天都必须穿校服。"
记者拿起一名男同学的上衣准备查看质量,该男生说:“不用看,是化纤的,不吸汗。"
校服“颜值"较低
符合健康审美的校服,不仅是对学生形象负责,也是学校的第二张名片。
张凯华提出提案的另一个出发点,就是有感于目前校服样式的不美观。
确如张凯华所说,记者在西安街头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校服都是宽大肥硕的运动装,只有少数穿着设计别致的校服。
在太乙路附近某中学门口,记者向一群学生发问:“你觉得你们的校服好看吗?"一名吃着麻辣串的学生抢先说:“一点都不好看!"旁边的几名同学也起哄似地抢说:“样子太土了!"
在调查中,多数学生对校服样式不满意。
唯有在友谊东路的放学队伍中,三三两两的学生穿着藏蓝色、与众不同的校服。
正在等公交的张姓同学说,他所穿的是冬季校服,属于变体中山装。让他自豪的是,他的校服式样独树一帜,在西安市较为另类,因而“感觉很不错"。
网上不时泛起的“各国校服对比"帖,在刺痛网友双眼时,也让他们调侃:我国的校服具有“防止早恋"的作用。
有专家表示,校服样式不美观,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对此,张凯华心有戚戚:不利于学生养成健康审美观的问题“客观存在"。
让家长为校服做主
“现在小孩儿少,经济条件相对都可以,即使个别家庭负担不起,也能通过救助渠道解决。因此,校服的质量、设计完全可以更好。"张凯华根据观察经验,并代表身边家长及社会各类人群的意见,最终分析认为。
省教育厅指出:陕西省校服覆盖率不足70%,且大部分农村学校生均三年一套校服,学生着装不合体现象随处可见。价格成为校服选择中最敏感、最重要的因素。价格竞争成为校服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低质低价竞争问题长期难以破解。这不仅影响校服产业健康发展,也严重威胁学生身心健康。
怎么破解这些问题?
张凯华的观点是:让家长充分做主。
“小孩年纪小,大人更知道他们的需求。"家长在选择中会更加注重质量、样式等关乎孩子身心健康的要素。
家长众多,意见难以统一,会不会形成校服风格五花八门?张凯华说,在意见统筹中,要少数服从多数,让多数人的意见成为主导。
这还不够,张凯华还希望校服的前后和侧面增加反光标识,让学生在早晨和晚上光线暗的时候过马路通行增加反光效果,保证孩子的通行安全。
新闻推荐
——西安轨道交通学校发展侧记杜启进校长学校义工志愿者学生认真听讲新生军训合影升旗仪式西安轨道交通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设施先进的轨道交通类专业学校。学校专门为铁路系统培...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