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安 这几张照片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西安市百货公司举办的“七二一”大学写作班学习时的留影。岁月如流水似地过去了近四十年,回过头翻看这几张老照片,不由得勾起对这段往事的回忆。
现在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过去的“七二一”大学了,这种学校是当年落实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创办的,其特点是由单位自办,学员来自单位,实行不脱产或半脱产,学习结业以后,仍回原单位上班。在我的记忆中,当时稍有条件的单位,大都开办了“七二一”大学,往往是单位里缺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我当时21岁,在西安市百货公司文化用品批发部青年路仓库工作,平时,我很喜爱写作,只是基础知识比较差,总想着有机会进修一下。1976年,当听到西安市百货公司“七二一”大学写作班招生的消息后,我就高兴地报了名。我记得当时百货公司系统各单位报名上写作班的青年职工很多,大家都想通过上学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后,根据报名职工的自身条件,择优招了19名学员,其中女学员占绝大多数,有16人,男学员3人,学制一年。这些学员全部是来自公司下属的基层商店、批发部、仓库的一线职工,有营业员、保管员、搬运工等。那时候,各单位都缺少写材料的人,公司办班的目的,就是计划为各单位培养一批会写的“笔杆子”。
当时,西安市百货公司的办公地在北大街通济坊的一个院子,“七二一”大学的教室就安排在这个院子里。报名开学的那天,我看到“七二一”大学的教室是一间灰色瓦砖平房,房子不大,约有二十个平方米,里面放着十几张小课桌,靠西边的墙上,挂着一块方方的小黑板。屋子里空间显得很紧张。老师说这里原来是公司工会的办公室,现在腾出来当了教室。虽然教室很简陋,但我们根本就不计较这些,学员们的心里都已经很满足了,大家围在一起,说个不停。我们实行的是半脱产制,上午听课,下午又急忙骑上自行车赶回原单位上班。学习的课程实用性很强,主要是新闻报道和应用公文写作,师资是从公司职校抽来的两位老师。有的写作专业课还请了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位王老师来讲课,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作文,然后进行讲评。记得我们在上新闻写作课时,老师将我们分成三个组,到公司所属的百货大楼、批发部、仓库去实习采访写稿,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有次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不仅要学会写新闻报道,还要学会快速投稿,新闻的特点是新和快。”听了老师的话,我就认真地观察和思考,为写稿和投稿作准备。记得1976年国庆节快到了,商业部门都在抓节日供应。我和几名学员去采访国庆节市场。走进百货大楼,营业场里顾客熙熙攘攘,营业员应接不暇。我们连日在柜台采访,最后写出了《节日百货市场见闻》、《方便群众的修理摊》等稿件,经班里老师修改后,很快发往媒体单位,结果这几篇稿件全部被报社和电台采用了。老师表扬了我们,大家心里都很高兴,这也是我的第一次投稿,随后,有的学员还发表了诗歌和杂谈等稿件。在学习的同时,学校还组织我们学员到大型工厂、大专院校、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
我们这些“七二一”大学的学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们现学现用,为所在单位写工作总结、事迹材料、新闻报道、办宣传专栏,成为单位有用的人才。看到我们发挥了作用,单位领导也很高兴。我所在的仓库主任对我说:“没想到你们的写作班还真顶用啊。”从公司“七二一”大学写作班毕业以后,我就走上了写作道路,在单位从事宣传和党建工作,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放下自己的笔。我们写作班的同学学习也很刻苦,有不少同学进步很快,在写作上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一年的学习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学员总感到学习时间太短,真的舍不得分开。记得那是1977年7月2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七二一”大学举行了毕业典礼,同时照了这张合影。随后,我们全班师生又来到了美丽如画的西安兴庆宫公园,一起在沉香亭下合影,一起畅谈着理想和未来,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现在回想起来,在“七二一”大学学习,虽然条件简陋,课程简单,但是学到了知识,充实了人生。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志杰实习生吕家碧)3名小伙深夜在西安街头合伙抢劫独行女性,得手后还将受害人杀害、抛尸,手段十分残忍,先后被两级法院判处死刑。26日记者获悉,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签发死刑执行令,李某等3...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