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杜曲,北依少陵塬,南望神禾塬,潏河穿流而过。初春的乡间周末,农业观光园和佛教名刹——兴教寺游人如织。大多数人来到这里是领略田园风光,却鲜有人知道这里聚集了将近50家的雕塑工坊,东杨万、西杨万等村庄被不自觉地“雕塑”成了一个“艺术群落”。
从15岁开始,王展就在这里读书,如今他已经成为了职业雕塑家,任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系副教授。“西安美院建校选址在这里,由于父亲在美院任教,我在这儿读中学度过了最美好的青少年时光。”王展记忆里,这里既在农村,又不远离城市,有塬有河自然环境和谐,这种环境在他看来是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可以让人撒野,也可让人发呆。
“美院从1955年建成到1994年搬迁,在这里整整40年时间。”王展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对雕塑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西安不少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美院师生之手。雕塑是一项群体性创作,上游是原创设计团队,下游是工程制造流程。学校周边村民发挥劳动力优势也来帮做小工,久而久之成为了雕塑行业的技术工人。他们中间不少有能力、有技术的村民,从最初的被动加工到现在的自主加工,业务不断扩大,甚至自己开了工坊,逐渐向产业化发展。王展便是其中一个把这里当成“精神家园”的艺术家。“除了在学校上课,一有空闲我都来这里,几乎每天都来。”王展告诉记者,他从2012年就开始在这里建设自己的工作室,已经有近3000平米建筑面积,在这里可以完成大型雕塑作品创作。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美院老校区的历史渊源,几十年来,杜曲几个村庄逐渐形成了雕塑产业集群。这里汇聚了从事原创的艺术家,也有雕塑生产中间环节专业人员设计图纸和模型,还有专业从事生产石头浮雕、金属雕塑、铸铜雕像的工厂。
采访中,不少雕塑行业从业者表示,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近两年生意不景气,远不如从前。除了大型雕塑工程减少外,记者了解到,长安杜曲雕塑群落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艺术商品”演变成了“商品艺术”。目前,从事原创雕塑设计的工坊仅有七八家,其余都是以加工、制作为主的末端环节,整个雕塑群落缺少组织来统筹规划。
从业者纷纷表示,希望政府出台政策打造一个区分合理,产业业态互补的雕塑产业集群,打造长安杜曲雕塑特色文化品牌。传承和创新雕塑艺术,对促进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记者窦翊明 文/记者王赫
新闻推荐
西安钟鼓楼上的晨钟暮鼓曾经是西安报时的象征,“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这一报时方法,在我国绵延不息。与此相映成趣的是,近日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将精心收藏的60余座国内外古老钟表在钟...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