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预防校园暴力的宣传板报
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近年来频繁在网络上曝光,这一公众话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易红认为,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使得国内校园暴力长期以来停留在道德层次,而没有上升为法律议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校针对这一现象展开8个月的专项治理,旨在克服对校园欺凌行为整体反应方案不足的问题,通过专题教育、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等手段,从惩戒、教育、应对三个方面,规范学生行为、建设平安校园。
“想起上学我就害怕”
在孩子上学的日子,西安市的王女士都会早晨六点起床,她并不做早点,只为在六点半送女儿到学校,然后回家再补一觉。下午五点前,她还要赶到女儿就读学校的大门口,等待放学后陪孩子回家。一年前,王女士的女儿遭到同学威胁。虽然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但女儿心里的阴影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晚上孩子做噩梦哭醒了。我和她爸不断问原因,她才说有同学警告她小心点。”王女士询问后得知,“都是孩子之间的琐碎事情。就是你说我打了小报告,我说你在闹同学关系分裂,谁看谁很不顺眼;还有因为对方失误踩到自己等,原因众多,且千奇百怪”。然而就是这些孩子们之间的小事情,在王女士的女儿看来,同学们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找人把对方警告一下,要不就是收拾一顿。”
遭到恐吓的王女士的女儿,在那段时间是最煎熬的,“想起上学我就害怕,放学的路也一下子变得漫长起来。每一个突然出现的人都让我大吃一惊,我感到自己很孤单也很无助。”
这位初二女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当时自己遭到威胁的地方是学校厕所,她刚进去,几个同学尾随而入。恐吓自己的人群里竟然还有自己的一位好友,只是事后找机会向她解释,“她们是一伙的,我不站那一边也要挨打的。你想在这学校安全,最好和她们搞好关系,或者在高年级、或者校外找个厉害的人撑腰。”
“每次孩子进了家门都是轻松地笑着,但她在路上经常不说话。我就感觉孩子心里很苦,好像有事情瞒着我们不愿意说。”王女士在收拾女儿房间时就发现,女儿给好几位同学姓名上打上了红叉,还有就是写作业时老发呆,咬自己的嘴唇,或者把手里的钢笔尖压弯。
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抽样调查显示,无论在普高还是职高学生中,上述这种校园暴力带给受害者在学习、情绪、行为上的障碍均超过50%。其中,焦虑、自责、恐惧、冲动倾向已严重影响了一些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为此王女士也和班主任沟通过。老师说自己会注意孩子们的动向,但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只能让学生多沟通,以说服教育为主。王女士的女儿认为母亲给自己帮了倒忙:很快那些同学就找到她,再次警告她不要诬陷人,给老师打小报告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面对欺辱孩子选择忍受
“给家长说没用的,他们会打你更狠。”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易谈及自己学校里的那些霸王同学,一副冷漠的样子,他不愿向外人说起自己曾经遭受过的那些欺凌往事,在演示受害同学被殴打时,他一脸惊悚的表情,“抓住你的肩膀,然后用膝盖狠顶你的裤裆,就这样一下又一下,很疼的,还不让哭。不想挨打就得给人家钱,一般是五毛,有时候是一块,或者是给人家买零食。”
小易父亲得知儿子遭受同学欺负时,“一下子肺都气炸了”,他带着儿子在校门口堵住那几个学生,“指着他们的鼻子警告道,再欺负我儿子小心着”。对方家长马上不干了,“人家说我以大欺小,和孩子一般见识”。
“给老师说也没什么用。开始老师还说会教育那些同学的,然后就不高兴了,会说就你整天事情多,要不就是把两个同学一起喊过去,统统批评一顿。”在小易看来,学校采取的处理方式往往以批评、处分欺凌者为主,不会了解欺凌行为背后的故事,甚至某些老师也用打骂的方式在教育学生,“这样处理,我就感觉不划算,还不如自己忍着,找机会报仇吧。”
“每次放学后,是我一天最轻松的时候。”一位职业初中的校长向记者坦言:现在的学生很难管,整天生事的学生都是不好好学习的。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哪有功夫去理会鸡零狗碎的是非。老师把这些事情认了真,学生可能早就和好了。“学生不说,老师就不知道。再说那么多的学生,老师怎么管得过来。只要在学校里不出事情就好。”有专家则指出,学校、家长、乃至学生群体普遍把校园霸凌行为视为“同学之间的玩笑”,“你不要跟他玩就是了”,“没有意识到这其实就是犯罪”。
“避免受欺负,就要做到没人敢惹你。我教育我儿子不惹事、也不怕事。同学之间骂两句别还嘴,可以报告给老师。要是有人敢对你动手,那么还手时一定不要手软,让他也知道你不是好惹的。”小易父亲一年前让儿子开始学习跆拳道,“除了健身,也是防身”。
在父亲看来,这个让自己强大起来的方法并非最佳选择。小易称再也没有同学欺负自己了,他甚至还有了许多寻求保护的朋友团结在周围。但他的父亲则担忧道,“不能老让孩子惦记着打架的事情呀,这和以恶制恶有什么区别”。
“问题不仅出在一些青少年自己身上,很大程度上,这是成人社会失范,却让无辜青少年埋单。”资深评论员魏英杰谈及校园暴力这一话题时认为:校园已不再是一片净土,而守土有责的学校和有关部门却对此茫然失措。
官方启动8个月的专项治理
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照侮辱……这些暴力欺凌行为出自未成年人之手,残暴的场面在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初高中学校中并不鲜见,在刺激成人神经同时,甚至引起了高层的重视。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经常被欺负的占32.5%,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的占6.1%。青少年犯罪率已经远远高于成年人。
在前一段时间的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谈起校园暴力话题时也称,“如果你们问,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我告诉你们,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我们2亿多学生,每一个孩子的安全,都让人十分牵挂,每一个事故的发生,都让人十分痛心。”
除了教育部长袁贵仁和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校园安全关注之外,近期不断被曝光的学校内外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在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对于校园暴力的成因,公众认为成因复杂:有些家庭对孩子过度溺爱、也有的家庭却缺乏合理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其骄横、逆反的心理。而学校更多以成绩为重,忽略了德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缺乏法律和道德的敬畏;有的学校则是管理严重不足,要么一遇事就息事宁人,要么对问题学生放任不管,造成老师批评无济于事,管不了、没法管的尴尬局面。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接触不良信息更加方便,在价值观尚未成型、判断力不强的年龄,不良信息很容易影响其思想和行为。
教育部长袁贵仁解释说,政府工作报告之所以把“安全健康”放在“成长成才”的前面,也是基于这一考虑;这就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教育部网站5月9日发布消息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为4月—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9月—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专项治理预期达到的效果是“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重刑惩处不如规则教育
“正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也让法律观念不强、判断力不够的未成年人有恃无恐,而这凸显了当前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的现状。”陕西泽诚律师事务所曹铜华律师认为,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来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过轻。面对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现有的法律对于无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来说,显然没有有效的约束力,而未成年人保护法初衷虽好,但在保护受害者的同时,同样也没有惩治暴力的实施者。针对校园暴力,过去有工读学校发挥作用,但现在基本没有了,这些施暴的学生在法律上未能受到惩治,家长领回去如果能认真管教倒也好,如果不能有效管教,又流落到社会上,带来的危害更大。
同时曹律师也强调,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应该从更长远着手,推行规则教育。多年来,与知识教育相比,我们的规则教育严重缺失。虽然有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但内容相对简单,宣示性的内容较多,且缺乏对各种情形后果模式的设定。
“不欺负他人,也不要做暴力的旁观者。”心理咨询师孙蕾在多年工作中总结出,施暴者的心理往往会存在问题,因此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引导与教育。
深圳大学规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应飞虎并不支持重刑惩处校园暴力,他更推崇规则意识在安全教育的树立。规则意识正是在不断矫正错误的过程中被强化的,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对校园欺凌的极端行为和极端事件作出惩戒非常必要,这一方面在于惩戒和教育施暴者,另一方面也是为其他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老师则顾虑到,一些家长需要改变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强调,提高对子女规则教育的重视,不能把这一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总之,应该通过建立一套行为规则及其教育体系,激励家庭、学校和社会承担应有的教育责任。
应飞虎教授强调,在校园欺凌案件的应对上,还应该建立起由学校主导、家庭和社会充分参与的、针对校园欺凌的信息系统和反应方案。由于校园欺凌事件涉及到较多学生,在案件的处理上,学校应该占主导,同时应该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学生的权力。在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框架下,对一般的校园欺凌行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适的、有效的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让学生更有规则意识、校园更安全。本报记者孙涛 本版图片均来自网络
新闻推荐
5月12日,由西安市莲湖区教育局、西安宏府企业集团主办,陕西宏府慈善基金会资助支持的“宏府杯”莲湖区教育系统第16届艺术节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在莲湖区少年宫举行。据悉,此次活动系陕西宏府慈善基...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