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未央区,有一个以“东方红"为名的村庄。
东方红村位于未央区谭家街道东部,灞河下游西岸,北辰大道东侧。东方红村由上水腰、下水腰、崖珥王三个自然村组成,下辖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上水腰村。
清代,上水腰、下水腰、崖珥王三个自然村属咸宁县午门仓。民国成立后,咸宁县撤销,谭家地区并入长安县辖。民国十年(1921年)属龙首乡,直至解放。解放后,上水腰、下水腰、崖珥王三个自然村属长安县渭滨区第七乡,1950年全部实行了土改。1952年三个自然村分别成立了互助组。1955年起三个自然村属长安县草滩区第七乡管辖,并于当年成立了初级社,按自然村分小队,共有十四个小队。1956年开始将原来的三个初级社过渡为高级社。1958年实行公社化,将原来的高级社转变为生产大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谭家公社更名为红色人民公社。1967年,上水腰、下水腰、崖珥王三个自然村合并,命名为东方红农业生产大队,简称东方红大队,意喻三个自然村的村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1968年,东方红农业生产大队改名为东方红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销革委会建制,恢复原来的名称东方红农业生产大队。1983年,国家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三个村的面貌逐步得到改观。2000年,谭家乡建制撤销,变更为谭家街道办事处,东方红村委会归谭家街道办事处管辖。
东方红三个自然村濒临灞河,水利条件较好,这里的土壤有黄墡土、沙土、垆土、泥质潮土。自古以来,生产粮棉,兼产西瓜、甜瓜、红薯,由于土地肥沃,种啥成啥,沙土地的西瓜沙甜,味美个大,最重的有50多斤。
解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水腰、下水腰、崖珥王三个自然村于1955年通了有线广播,1959年通了电,1969年,东方红大队建立了合作医疗站。
过去的岁月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村民生活还是相当贫困,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家家缺吃少穿,大牲畜基本饿死,人拉马车拉粪、送菜,可见生产的艰难。
上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粮食生产及多种经营发展较快,粮食亩产最高年份达640公斤,多种经营收入最高年份曾达到195万元,改革开放为村民指明了致富道路。村委会利用地理优势,于1980年先后办起了东方红机砖厂、东方机砖厂、水腰砖厂、东方红铸造厂、东方红糖厂、东方红硅铁厂,成立了东方红建筑队。在河滩地办起来一个沙场、两个预制楼板厂,工业产值年年增长,最高年份达到1228万元。另外还有私营企业7家,个体工商户6个。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多,1999年村委会投资180多万元对上水腰小学进行了重建,2000年4月学校落成。2002-2003年,又投资了30万元给学校购买了电视机、电脑、多媒体设备等,安装了锅炉,更新了教学设备。
村委会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按自然村将村级道路路面分期分段进行了硬化,整修了排水沟,安装了路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彻底告别了“下雨两脚泥,车子把人骑"的时代。村委会为每户村民引入自来水,对全村进行农村电网改造,解决了吃水难及用电安全问题。兴建了中老年活动中心,购置了健身器材,为老年人提供了娱乐健身的场所。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澡票4张,给65岁以上老人每季度发生活补助费80-100元。每年坚持“五好家庭"评选,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承担了村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线电视、水电以及学生早餐补助的费用。
近年来,东方红村委会在谭家街道办的领导下,严格加强自身建设,坚持走乡风文明路线,并成功在“双评晋级“活动中,由二类村晋升为一类村。先后被评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单位活动先进单位"“年度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世世代代以农为生的东方红人,现已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一个坐落在浐灞生态区的古老村庄,楼房林立,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充满生机。2012年8月,东方红村启动了城中村改造,2013年9月28日完成改造,区政府同意东方红村撤村成立社区。两委会人员过渡为社区工作人员。2014年3月20日,未央区为东方红社区授牌。
新闻推荐
□记者唐冰看不到缤纷的世界、听不到悦耳的声音、理不清社会的经纬,他们的世界很简单,喜怒哀乐都是心底最真实的表达。有人叫他们“折翼天使"。近日,省政协文教委特殊教育调...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