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务工,随之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频出,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各地也相继出台一些措施,其中有一些新做法、新问题仍需要思考。
“代管家长"行之有效
咸阳市教育局近日发通知决定,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亲情连线室"等专门场所,配备专职的“代管家长"队伍,经常与农村留守儿童沟通,每月与留守儿童的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写一封信,通报孩子的成长情况。
家长缺位,以社会化制度化的“代管家长"补缺,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咸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人员表示,“代管家长"可以是教师,在正常上课之余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更多地关心其学习、生活、情感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学校、村(社区)、家庭与“代管家长"之间的信息联动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关爱网络的无缝对接。
“孩子们的情感教育和人格塑造不能出现空窗。"陕西建筑科技大学专职从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老师陈红表示,“‘留守儿童之家’‘亲情连线室’‘代管家长’等政策的实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但更多的是聚焦孩子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
进城越晚问题越多
4月18日,记者走进咸阳市王敏寄宿学校,虽然观察时间不多,但孩子们阳光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
王敏寄宿学校是一所封闭式的寄宿学校,开设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主要接收打工子弟和留守儿童。“学校里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都在西安打工,家长们工作很忙,所以把孩子寄宿在这里,学校每两周放假让孩子们感受家庭的温暖。"校长张秋丽说。
2011年力高杯作文第一名,渭城区汉字听写大赛个人单项第一名等等学生参赛成绩,成为张秋丽的骄傲,“这里很多孩子并没有自卑、性格封闭的表现,反而是非常活泼,学习成绩优异。"
“很多进城务工的家长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孩子留在农村,等到孩子八九岁时,一些问题显现出来才想接到城里来接受教育,所以三年级后人数暴增。"张秋丽说,这些留守儿童来得越晚,身上的问题也就越多。
养成教育应引起重视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里,孩子往往成为父母的老师。"谈起留守儿童的家长问题,快人快语的张秋丽毫不避讳。
有个孩子的眼镜丢了,孩子的母亲知道后一口咬定是学校里管理不严,让别的孩子偷去了,在学校大闹了一场。后来孩子发现,是自己不小心把眼镜掉到了枕头套里面。
张秋丽举例说,学校里留守儿童的家长普遍从事建筑、装修、卖菜等职业,接受的教育不足,导致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大得当。骂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反而是孩子们会比较通情达理。
对于这样的情况,张秋丽也一直想办一个“家长学校",以此来教导父母如何与孩子交流、教育。“素质相对高一些的参加积极,亟待教育的家长反而很少参加。"张秋丽对此也很无奈,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父母在打工赚钱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教育,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虽然学业教育补上了,但养成教育仍没有得到重视。
新闻推荐
红旗村是西安市未央区谭家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68年成立村级大队时,因紧邻央企红旗机械厂而得名,叫“红旗大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称为红旗村。红旗村由徐家堡、徐家湾、车家...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