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保护工作"月度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编
精细分类 精准关爱
陕西省留守儿童关爱问题研究
杜海峰:民革陕西省委员会党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对留守儿童关爱问题,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甄别类型,完善信息。依托民政部启动的留守儿童摸排,陕西省公安、教育、民政等多部门应当密切合作,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动态信息;特别是要科学甄别出留守儿童的具体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托村委会和学校,对相关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形成大数据,为各项政策的出台提供实证基础。
第二,明确需求,精准关爱。根据类型划分,通过调查以明确不同儿童的需求、不同家庭的需求、不同学校的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在类型甄别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既要“普惠",更要“精准",全面改善,重点突出。
第三,营造环境,协同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既是政府的责任,又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因此,应该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及非政府组织“全员参与,协同关爱"的体制机制。政府应当督促用人单位对非本地职工关爱留守在老家的儿童创造条件。应当鼓励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举家在工作地城镇落户,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儿童为本 统筹推进
着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徐小丽:安康市石泉县政府副县长
建议:
1.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加强工作组织设计,选定切实有效足以担负起化解留守儿童问题责任的政府主责部门,明确需要哪些部门参与或协调解决什么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路径和工作规范与标准,明确考核要求和程序,将各自职责落到实处;并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突出问题,形成目标明确、沟通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2.以问题为导向,形成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指导体系。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及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工作开展的专业化指导,可考虑让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社会组织能够有序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救助中来,充分发挥他们从事社会工作的专长,提升基层工作水平。
3.加强督导,落实家庭责任。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法定监护职责的落实,重点解决双亲外出和父母失联、身边无亲人的留守儿童监护问题,丰富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家庭尽责水平,通过法律途径对那些有监护能力而不履行监护责任的人启动遗弃儿童的法律责任追究。
陕西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应对措施
雷西萍:省政协委员、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主任
建议:
1、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立法。通过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立法,来达到有效缓和留守儿童监护困境的目的,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未成年人监护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现状,从实践出发,完善未成年人监护立法,尤其是监护委托制度和监护监督制度。
2、健全教育功能,加强学校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一要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二要加大对接送学生上学车辆的管理,采取政府或由政府引导社会投入购置新校车并实行统一管理的办法,制订具体的管理细则,确保学生包括留守儿童的安全。
3、利用互联网,建立新型亲子关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增进亲子关系。学校定期组织网上家长会,让外出务工的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身心发展情况。互联网企业可以为留守儿童家庭建立“在线团聚"的虚拟空间,增进亲子交流;外出务工的家长可以组织网上社区,彼此交流分享,形成自助型的家长社群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张俊: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教授、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培训中心主任
中国妇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2010年,中国大约有6100万名17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生活在农村,由于远离父母的关爱和照顾,这一群体中出现了饮食营养、生命安全、道德行为、学校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如:缺乏安全感、普遍较为自卑;性格孤僻,人际交往水平低;易焦虑、烦闷,心理敏感;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等。为了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应共同应对。
1、养育和保护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政府和社会应想法设法解决农民工子女随迁就读的问题,尽可能避免父母与子女的长期分离。
2、在城市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可适当提升乡镇的城市化水平,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帮助青壮年劳动力就近工作,既可以提高家庭收入,又可兼顾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社会义务。
3、学校和社会可组织社区爱心委员会,培训祖辈和家长,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从而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和支持。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校园
董永祥: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初级中学校长
存在问题: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充当生活老师的角色,导致工作负担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显得力不从心;专业教师奇缺,特别是心理健康、体音美、信息技术、科技等专业教师缺乏,不能满足相关活动的需求;家长忙于家庭经济,很少关注孩子的成长,开家长会都很难到会;另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大多数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有所抬头;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不高,仅仅依靠学校的管护显得势单力薄。
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大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力度。建议省教育厅专门举办培训班,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真正掌握心理咨询等相关知识和技巧,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
3、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已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建议各级政府要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关爱新途径,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凝心聚力 健全体制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李虎群:省政协委员、陕西蓝翔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建议:
1、父母应当好第一监护人。家庭作为孩子的安全港湾,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该多为孩子考虑,孩子的前途比增强家庭经济实力重要得多,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必须外出打工,可留下母亲在家照顾。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沟通和交流。
2、学校应发挥好主阵地作用。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必须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阵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稳定。还要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
3、政府要积极作为,为留守儿童撑起保护伞。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经常性深入学校和家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种活动;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确保《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有效实施,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转变观念 尽职尽责
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
汪美莉:留守儿童家长代表
我叫汪美莉,我的两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女儿所就读的杨斜初级中学,在对待“留守儿童"方面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
孩子学习方面,有专门的“代理家长"负责这些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代理家长"隔三差五地会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比如最近的一些心理变化、在学习方面哪些地方进步了等。
住宿方面,学校对于在校住宿生,都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尤其提供免费的热水,配发统一的棉门帘、热水袋、床单、被罩、储物柜等,宿舍里面装了空调,教室里面有电暖器。
吃饭方面,现在国家给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营养比较均衡,尤其是针对家庭困难的住宿生国家还有“两免一补"政策,学生在校上学家长不用花钱,减轻了困难家庭负担。
课外活动方面,孩子经常在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参加活动,在管护室可以给父母打电话、视频通话,在心理辅导室可以做心理咨询辅导,还可以去音乐教室、美术书法教室、体育活动室、学生阅览室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版图片均由 记者 杜静波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鹏)随着城市治理专项工作的深入开展,4月26日,记者从西安市交警支队获悉,为全面推进缓堵保畅工作,充分发挥道路交通信号灯的作用,规范交叉口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交通状况,我市...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