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唯韦 通讯员 周培生
在宜君县云梦乡,樱桃村南古、中药材村李吉、设施蔬菜村梁塬、水果玉米村南斗、风力发电村南堡……一个个风情山村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又是云梦“美丽乡村”的景观节点。这些风姿绰约的节点连缀着云梦的美丽乡村,构成了一幅完整完美的风情画,同时也奏响了幸福的旋律美韵。
如今的宜君云梦乡,既可以让居民享受美好的田园风光,找回那些久违了的“乡愁”,又能够让农村人通过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感受到城市生活已不再遥远。
安家置业 品质生活乐民心
乡村环境的变化,让云梦人写在脸上的是笑容,收获在心里的则是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那些漂流在外而又回流的云梦人对此感受颇深。据了解,云梦在外打工的共有2250人,有1143人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返回家乡创业就业。过去,因与铜川市距离近,云梦的人们都曾经把“下铜川到西安”作为谋生的重要途径,而现在南古、塬树等地的本地人返乡开始创业,而且还吸引了多名外地、外籍人员来云梦搞大棚菜、中药材种植,在当地安家置业。
“一个区域的建设,必须有它独具特色的气质魅力。云梦就像是一首田园小夜曲,让人温暖、舒服、回味无穷。对于云梦打造‘美丽乡村\’,最后的目标和落脚点是‘幸福云梦\’。我们要让农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让居民感受到乡村的生活气息。让广大乡村居民增加收入,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生活品质,让他们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云梦乡乡长张晓峰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宜君县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生动诠释了城乡统筹、区域平衡、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理念,向世人展示出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动人画卷。
产业发展 农民收入“一变四”
城镇化不但美化了云梦的环境,而且也拓宽了产业发展的路子,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能实现创业就业,过上富足的日子。
在产业发展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乡村旅游业。以美丽乡村、农业观光、旅游绿道、农家乐建设为依托,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云梦各地乡村旅游业风生水起。一业兴则百业旺。在休闲农业的带动下,各种组织形式的农家乐、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牡丹园、中药材种植园、农耕体验遍布云梦的村村落落,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在自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与此同时,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中,农村各种特色资源也释放出巨大的潜力,传统特色农产品、特色种植养殖业,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延伸纷纷走出“深闺”,成为农民手中增收致富的法宝。
如今的云梦,农民可以通过铺面经营、土地出租、打工等多方面增加收入,收入渠道从原来单一的生产性转为经营、财产、工资和生产性4种收入方式。2014年,云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16元。
云梦百姓 爱上“互联网+”
在云梦乡的18个行政村中,南堡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自古就以农耕为主,被人们称为“云梦粮仓”,全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南堡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传统农业优势,打造与其他村风格不同的农耕文化村。
通过旧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2014年南堡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538元。
南堡的有机玉米糁,桐塬的有机大肉、李吉的连翘、南斗的水果玉米、南古的大樱桃、梁塬的有机蔬菜、云梦的核桃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为了让这些宝贝嫁得好婆家,2014年云梦乡开始进行“互联网+”探索,通过淘宝、微店等网络平台销售这些特色农产品。“互联网+”的运用,为“深闺”中的云梦优势特色农产品打开了新通道。也使得云梦的群众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驶入了快车道。
新闻推荐
马士琦出差四川航天基地七日,我有幸拜读了邢小利先生的新著《陈忠实传》。这七日,每逢闲暇,我都沉浸在《陈忠实传》里,真切地感受到这22万字的《陈忠实传》整部完全忠于生活,读来实在畅美深邃。作者占...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