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的20多名党团员汇集在镇巴县巴山镇巴山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碑前。
这里躺着32位修建襄渝铁路的烈士。三排墓丘,呈波浪状曲延起伏,黑色的大理石碑文有半个斗方大。在第一排第一座墓碑上,有这样的碑文:“吴三珍,女,十八岁,四川省达县铁子人民公社十二生产大队人,1970年参加襄渝铁路西段会战,1971年2月5日在施工中光荣牺牲。”碑文是由达县民兵团和通江县民兵团合立的。
大家学习了烈士的先进事迹,之后鞠躬、祭奠,用红色的油漆仔细地把烈士纪念碑上的名字描红。
上世纪七十年代,近百万铁道兵、民兵、学兵奔赴秦巴山区,修建襄渝铁路,由于当时没有大型设备,全靠双手双肩施工,陕西境内的264公里襄渝铁路就有1475人牺牲,鲜血染红了满山杜鹃花。1978年,襄渝铁路建成通车,有32位烈士却永远地长眠于巴山烈士陵园,他们中最小的18岁,最大的也只有35岁。
西安铁路局劳动服务公司党委书记孙天才说:“那些碑石上的文字简单了些,以至于我只知道这些烈士是‘在施工中光荣牺牲\’。我想弄清这些英雄的人们是怎样牺牲的。大巴山有地震带、岩爆区、胶泥漂,有些地方一捅就塌,因隧道爆破、桥梁垮塌和患肺硒病死亡的最多。从那些有限的资料图片中,我知道了,这些烈士有因山洪暴发跳入河中抢救战友和国家财产牺牲的;有因泥石流掩埋、浮石坠落牺牲的;有因日夜劳累双目失明积劳成疾死去的;还有的是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停止呼吸的……”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Q版民警萌化了西安警方发布10张Q版警察海报钟楼、大雁塔、小雁塔等地标均涵盖在内
华商报讯(记者 卿...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