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收集赞扬兴平的诗词“勒石狂人”刻碑70多块

来源:华商报 2016-04-06 07:38   https://www.yybnet.net/

众所周知,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艺术宝库。现如今,兴平“勒石狂人”高卫国(勒石,碑刻术语。刻字于石,亦指立碑,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用来铭记。指将书法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将赞扬兴平的诗词收集起来,拟完成200多块碑石雕刻,打造现代书法碑林博物馆。眼下,已完成70多块碑石雕刻的他,书法征稿成为最大的难题。

碑刻内容都与兴平有关

十几年前已开始征稿

“我想建一座现代书法碑林博物馆。”说出此话的是年近六旬的兴平人高卫国,而这样的想法10年前已经萌发。高卫国曾是兴化厂的一名工人,上世纪90年代下海办起了兴平市首家农副产品公司,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从小喜欢书画艺术的他,一直想干点有意义的事,为兴平文化做点贡献。

十几年前,兴平市书协成立,高卫国成为常务理事。自此开始,他与书法界的接触多了起来,萌发将赞美兴平的诗词收集起来,通过书法名家书写勒石流传。

“一开始也没想弄那么大。”高卫国坦言,起初他只想刻20块碑,把院墙全部镶成名家刻的石碑。不过,当他与兴平文化名人切磋后,发现流传下来赞扬兴平的诗词太多,自家院子根本难以容纳。

“那能不能建一个类似西安碑林的博物馆”,产生这样的想法后,高卫国开始搜集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兴平的诗作,并邀请兴平、咸阳等地诗人、楹联艺术家撰写诗词,“内容要全部与兴平有关,事或人物都可以,可以发展区域文化。”高卫国在找人撰写内容的同时,也到全国各地走访名家求赐书法作品,“有的人还以为我是骗子,得知我的初衷后都很支持。”高卫国说。

前期,高卫国忙于征稿。直到2013年,他开始到河南、山东等地,选取质地细密、硬度适中的上乘石料,精心打磨。一年后他从外地请来能工巧匠,将手中的作品分批雕刻。

目前已完成70多块碑刻

还需征集80多幅书法作品

计划完成200块碑刻,现已完成70多块。走进高卫国由彩钢瓦搭建的简易工作室,碑石或躺或立,几乎占满了庭院,仿佛还带着凿刀的温度。从刻满行、草、隶、篆的黑色碑石上可以看出,每一个作品都构思巧妙、刻工娴熟。为最大限度地还原作品,高卫国对照拓片亲自监督、指导,务必使字笔笔到位。

华商报记者发现,每个作品下还注明了作者简介及诗文、楹联出处。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中国书协副主席翟万益都曾为他提笔。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征稿。”高卫国看着还未雕刻的石碑感叹道,一座碑包括原材料、雕刻工费要花3000元,200座至少得60万元,目前完成的70多块碑刻已花费30多万元。他称,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把多年积蓄拿出来就为完成这个梦想。相比经费,让他觉得更难的是征集书法家的作品。“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幅字,还差80幅左右。”

“我们当时就反对他弄这个,花钱不说还劳神。”高卫国的妻子吕慧敏说,多年前,当家人得知高卫国想办书法碑林博物馆的想法后都极力反对,因家里刚盖完房子手头并不宽裕,加上老人卧病在床,需要她和丈夫一起帮忙照看。即使如此,丈夫也没有放弃征稿。直到近两年,儿子娶妻生子后,家人才拿出积蓄帮助高卫国完成梦想。

不过,在高卫国看来,既然他选择了这个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为后人留点真正值得纪念的东西。华商报记者 薛望 

新闻推荐

小长假120万人次乡村游袁家村接待游客37万人次,32.7万人次前往马嵬驿,乐华城欢乐世界接待游客4万人次

华商报讯(记者 薛望)昨日,华商报记者从咸阳市文物旅游局获悉,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30.2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为120万人次,占总游客数量92%。清明三天小长假,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30....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收集赞扬兴平的诗词“勒石狂人”刻碑70多块)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