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安康讯(记者 王斌)大巴山绵延川、陕、陇、鄂等省1000多公里,是中国最原始、最荒凉的山脉之一。1978年通车的襄渝铁路,几乎成了那个年代连接秦巴天堑的唯一通途。
从襄渝铁路通车之初,位于镇巴县巴山镇的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便承担起该铁路地质条件最复杂、基础最薄弱、病害最严重的81公里线路养护任务。一代代铁路人在“巴山精神”鼓舞下,创造出38年安全无事故的奇迹。
检修时不能有丝毫误差
4月5日,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巴山工务车间党总支书记魏尚宪介绍,每到4月中旬,巴山工务车间所处的大巴山就将进入主汛期,主汛期到来之前,工人都得完成区间内所有检修,检修中哪怕一毫米误差都不能有。
“再过一个星期,巴山工区就要启动防汛预案了。”魏尚宪说,大巴山天气复杂,群山被雾霭所笼罩,他们管内所有的工班长都练就了观云、追雨、盯图的特殊本领,通过对云图的分析,他们便能估摸出几时会下雨,下多大的雨,以便提前做好防洪准备。
养护物资等仍靠人背肩扛
襄渝铁路全线最高的海拔、最陡的坡度……提起巴山工务车间创下的襄渝铁路全线“数个之最”,魏尚宪说,“这里还有襄渝铁路所有工区最苦的生活条件。这里的铁路都修在半山腰上,路段养护所需的材料、机械,甚至生活物资,都要靠人背肩扛,38年来,我们所背过的物资已超过9万吨”。巴山工务车间所处路段从通车起便被列为全路重点病害区段,这令巴山养路人付出了比别的工区更多的努力,正是这份付出,换来了38年安全无事故运行的奇迹。
被誉为“新时期的延安精神”
巴山铁路人所创造的“巴山精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陕西省委誉为“新时期的延安精神”。今年1月,陕西省委命名巴山工务车间为三秦楷模。
如今已是巴山工务车间工长的王廷虎,扎根巴山已整整28年。他说,自己的师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一代巴山铁路人解和平曾对他说,“巴山确实苦,但铁路修到这里,总要有人来养护。”在王廷虎看来,正是这种务实精神,鼓励着巴山铁路人不断书写巴山新故事。
新闻推荐
安徽大学生跟团游西安30多人得急性肠胃炎大家怀疑中午吃的团餐有问题 食药监部门已介入调查
华商报讯(记者孙昊)在游览了兵马俑、大雁塔等景点后,来自安徽的大学生小张和同学们计划4月9日下午乘火车返回学校。不料4月8日下午开始陆续有数十名同学出现头晕、呕吐、发烧等症状,部分人不得不改变...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