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施家寨村地处汉北宫遗址,曾发现多个马蹄金和千余斤古钱币,是明代秦王朱樉的“五附马"后裔居住地,新中国成立前是一个城堡式的村庄。
【祭祖不忘祖先】从村子名称可以看出,施姓人占施家寨人口中的大多数,施家寨现有1900人,约有近1000人属于施姓一族。
施家寨里一直有个传说:施姓人在此已居住近600年,其祖先是明代朱樉的“五驸马"施彰。82岁的施广平老人说:“我们施家有家谱,不过,家谱也只能追溯到清代,清代以前的施家祖先脉络,一直是个谜。"不过,寨子里的施姓一族都清楚地知道,他们与张家堡、高铁寨的施姓有着同一个祖先。施广平说:“我们寨子有个雷打不动的传统,每年清明都要到高铁寨的施家祖坟去上坟祭祖。"
【墓志揭开施姓渊源】2005年11月8日,正在高铁寨的一处工地挖土的施家寨人施晓东,突然在挖掘机下发现了两块1米见方的青石板,仔细一看,石板上竟然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而且字迹工整,清晰可辨。很有可能是墓志,这两块墓志的主人都姓施,共有4块施姓祖先墓志出土。当时只发现了墓志,经核实没有发现墓葬和其他文物。从墓志上看,施姓祖先起初应是埋葬在少陵原朱樉墓附近,李自成攻破西安城后,可能族人因为担心祖先墓葬被毁,便悄悄将其迁到了施家人聚居的高铁寨。这四通墓志每块大约都刻有500个文字,翔实地记录了最早来到西安的施家祖先的经历。它总共记载了施家11代人的历史,其中所述的施姓第一位祖先是施万,施万是元末庐州人,即明代南直隶庐州府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人,接下来依次是施庆、施真、施忠、施广、施礼和施祝。施礼和施祝是两兄弟,其中施礼的后代依次是施杰、施坚、施庭吉、施传、京儿,施祝的后代仅记载到其子施侃、施仪、施彰三人。出土的四块墓志,分别是属于施广、施礼、施杰、施坚。最早的一块墓志的主人是施广,其年代在明成化年间,墓志上记载了施广父亲施忠、祖父施真、曾祖施庆,以及高祖父施万的事迹。施广的墓志中记载施真:“值元季,从武,际遇皇明,历战有功。"施庆的儿子施真长大后成为元朝的一名军人。朱元璋在凤阳起义后,施真所在的汉人部队也起义了。像施真这样在朱元璋起义后归附的元朝士兵,属于“归附"军人。明朝建立后,施真就被调往江阴卫(今江苏省江阴市)作“百户"(统领百户所的军官)。朱元璋得天下后,分封诸子到各地为王,其二子朱樉被封为秦王,藩邸在西安。朱樉到西安就藩之前,施真便被调为朱樉的护卫,并升为西安左护卫的一位“副千户"被调往西安。施真的儿子施忠也随父亲一起来到西安,施真死后,施忠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明初,北方地区尚不安定,施忠也被调往北方,立下了战功,被升为“正千户"(统领以千人为单位的“千户所"的军官)。秦王朱樉到西安正式就藩之后,施忠被调为西安右护卫,此后的施家世代,便一直世袭西安右护卫正干户(正五品武官)武德将军的官职。施忠的儿子施广继承了父亲的官职,还曾一度在北方与残元势力作战,建立了功勋。明永乐年间施家就是在施广时,定居在西安城北边的高铁寨。施广的儿子施礼继承了正千户定居高铁寨,施礼的弟弟施祝便迁到了离高铁寨不远的汉城施家寨居住。
施家寨人一直传说自己是“五驸马"的后代,这又如何解释呢?施满学说,迁居汉城的施祝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名叫施彰,墓志记载施彰是“永兴王的仪宾",就是永兴王的女婿。施彰在施广的孙子辈中排行老五,所以,施家后人就有了“五驸马"的传说。因此,现在施家寨的施姓都是施祝一支的后代。墓志中还记载,明代施家的历任千户武德将军中,施坚将军的夫人被朝廷封为诰命夫人。
【文物遗址】
汉长安城北宫遗址汉长安城北宫遗址是汉长安城中后宫之一。汉高祖初建,汉武帝增修,是汉代各朝皇太后居所。
马蹄金多年来村民多次发现马蹄金。例如,1970年,整修村南排水渠,村民施成、刘虎、施军虎挖出一窝五块马蹄金。1970年4月,在村西栽种红薯,村民王淑芳发现马蹄金一个上交政府相关部门,人民政府奖励毛泽东选集一套。1968年3月,在村西挖积肥坑,挖至一米深时,社员闫新平发现一堆铜钱,其中有麻钱、刀钱、裤钱、五铢、半两等共装两麻袋约1000斤,生产队当作废铜卖给废品收购站。
新闻推荐
三月十六日,西安高新区枫林绿洲小区迎来了第一只旧衣回收箱。记者焦瑾摄□记者焦瑾新闻背景:两年前的呼吁2014年2月27日,一篇名为《满橱旧衣何处去——西安市民建议成立旧衣...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