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正荪
一
一头乌黑的头发,一身蓝色的学生服。30年前,一位叫殷汉西的年轻人走进矿产开发报编辑部。他从那件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字样的挎包里掏出些书法习作、人物素描之类的东西,以证明他来这里的理由。记得那次带来的,似乎还有一副油画。
后来,总编安排他坐在我的桌子对面。确切点说,是桌子对着桌子。就这样,我们一坐就是十年。
有天,他指着办公桌玻璃板下的一张照片说,这是他上小学时在西安晚报发的书法作品。他还告诉我,他家有个邻居叫段绍嘉,他从小就跟段老师学写字。现在我还记得,那玻璃板下压着的是一张大约四寸的旧照,写的是杜甫的诗句,论诸葛亮的。说实话,那字即使现在我也写不了那么好。后来我才知道,他说的那位段老师,是一位在古城西安很有名望的大书法家。可那年头,书法并不像现在这么吃香。
再后来的日子,我们又从矿产开发报分手。他去了小学时发他书法的那家报纸,我去了省人大。虽说同在一座城市,但见面不算太多,而我知道他仍在写字并乐此不疲。光阴荏苒,一晃又是20年过去了。
现在我已退休。有天这位老弟打来电话,说最近他要办个书展,第一站是在台北。电话那边的声音带着满满的自信。
道完喜我沉默良久亦感慨良久。我想,这是件冥冥中注定的事,也是件理所当然的事。这使我想起“有鸟不鸣,一鸣惊人"的典故。
人们常说,“面壁十年",“十年磨一剑"——那么,30年呢?
二
汉西的字是童子功,实力派。他的字底蕴深厚,风格多样;气韵清新,功力极深。可谓广采众长,自成一家。然而,他的字绝不古板,有灵气,有风骨,有变化,有活力。笔者看过他在西安大明宫的书展,3米多长的行书大字条幅,恢宏傲放,大气磅礴,倾泻而下有如黄河之水气势逼人。而他书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则通篇小楷,隽永俊逸,干净洗练,可谓字字玑珠,令人油然而生静穆之心。其篆书隶书也有独到之处,古朴遒劲,庄重稳健而又不失流畅之美。无论行、草、篆、隶还是楷书,汉西的书法都有其独特的风韵和造诣。
汉西写字并不过多思考,多是一气呵成没有败笔。那书写的内容,无论古人诗文,哲人名句,或自说自话,仿佛囊中取物,多是随笔而出,随墨而生。那份自信,那份潇洒,那份坦然,自成一家“殷氏风度"。
——他一边抽着烟,一边和你说话,说话间将手中的香烟轻轻放在桌角的烟灰缸上。但那烟并不熄灭,像一根粗粗的短香,几缕轻烟袅袅飘散,氤氲成一种氛围。
他还在和你聊天,顺手揭过了一张宣纸,一下一下地折叠,铺开。然后呷一口茶,选一支笔。一切都那么有条不紊,自在随意。
——当把蘸好墨汁的毛笔提至半空,他略作停顿,就像指挥员发布命令前再审视一遍地形,然后果断地将笔墨落向宣纸的某一处,然后一发而不可收。这时大家都不说话,几双眼睛看着他静静写字。气氛宁静但不凝重。
——他挥毫运笔,身子微倾。那蘸了墨汁的羊毛笔头便蛇一样在纸上游走。有些迟滞,但不失流畅;时疾时缓,但不急不躁。他是胸有成竹,看似随意,其实每幅字都有其独到的思考和节奏。
——一幅字写下来,题款,盖章,然后退后一步再看一遍,轻轻说一声,“好了"。这才重又拾起烟灰缸上那支尚未燃尽的香烟再吸。有时,那烟早已燃成一段灰烬。
三
由汉西其人其字,观其学书之道,笔者悟出一个道理:书法如酒。
汉西先生写字时的样子使我想到酒在器皿中的清纯和安静。而所谓酒的醇厚,暴烈,温柔等等,也恰如汉西书法给人的种种震撼和感受。
人们常把好酒称作陈年佳酿,酒是越久越香。
一缸好酒的酿造,首先需要优质的粮食。而粮食的获得,播种、收获、晾晒、收藏,这其中的每个程序都是大汗淋漓的辛苦劳作。然后再经蒸煮、发酵,用泥封入缸中一闷就是多年。这和书法家寂寞而又漫长的求索之路极其相似。
书法是个很内敛的东西,那些悄无声息的书法作品,往往包含了书家人品文品多年的修养和磨炼。当今社会尤其是书法界太多浮躁和喧嚣,很多人都在吃书法这碗饭,而真正像汉西这样潜心钻研,埋头苦干,几十年如一日把写字当饭吃的人却实在不多。
一坛好酒的酿造往往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汉西这坛酒,足足酿了五十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孙建航)3月18日下午,西安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召开。各区县、开发区负责同志、招商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及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230多人参加了会议。市长上官吉庆出席并讲话。会上,市发...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