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调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侧记
□ 记者 盛明
“孩子,你爸爸妈妈去哪里打工了?今年过年他们回来了吗?学校吃得怎么样?"3月14日至17日,为进一步了解陕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状况,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专题调研组,赴渭南、商洛调研陕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情况。
随着汽车一路颠簸,调研组来到大明镇中心小学,委员们与孩子们的第一面是在早晨的操场上。
大明地处偏远塬区,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使全镇各校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全镇小学段568名学生中有216名留守儿童,占全镇学生总数的38%。操场上的孩子们衣着朴素,有的不太整洁,还有一些孩子流着鼻涕,委员们向围拢过来的孩子询问着。
由于当地经济不发达,就业岗位少,这些留守儿童父母多去了经济发达的省份打工,还有一些选择了距离较近的西安。被询问的小姑娘上一年级,她的父母去了江苏,今年春节回来了一次。据学校老师说,根据一些家长打工省份的政策,其实也可将小孩带在身边,但高昂的生活开销让父母犹豫了。虽然将孩子留在农村有种种弊端,但父母只能如此。
三天的调研中,调研组实地查看了8处乡村中小学,走访了较有代表的留守儿童家庭。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这些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相应实施了针对留守儿童的制度与办法。学校通过成立少年宫、设立亲情话吧、建立微信群、“一对一"结对帮扶、开设“心灵驿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保障其人身安全。
走进丹凤县龙驹寨资峪九年制学校的“亲情话吧",里面正有2个孩子在和父母聊天。代昊林今年12岁,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每年只有过年时才回来一次。在他看来,食堂的饭很好吃,周一和周五早上有鸡腿,中午有四菜一汤,通过学校的电脑可以和爸爸妈妈视频聊天,以前只能每周打一次电话。
“有时候也会想爸妈。"他说,“平时住校,周六天回家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为照顾其学习,代昊林的爸妈给家隔壁的一位返乡就业大学生每月一定劳务费,让其辅导孩子功课,有时也照料生活问题。
2015年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主持编撰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亦菲曾表示,社会对留守儿童有太多误读,留守儿童是一个问题,但不是问题儿童。调研中,委员们也在思考,用“留守儿童"来命名这些孩子是否合适?
委员们认为,与城市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承受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艰辛与痛苦,千千万万留守儿童家庭以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骨肉分离为代价,从底部撬动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社会应该对留守儿童问题投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在于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减少、减少、再减少。"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刘自成认为,政府要从政策与制度层面提供服务,劳务输入地要出台保障措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亲情无法替代。"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史健生坦言,政府代替不了家长,只有将父母留在孩子身边才是最重要的,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机会,鼓励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座谈会上,有留守儿童家长向调研组说出了自己的“小小心愿",希望能为农村孩子增设校车接送,留在家中照顾孩子的祖父母辈年事已高,走远路接送孩子很不方便,没人接送的孩子回家路上也不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贵军)国道108佛坪至西岔河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即将竣工通车,城区公交班线及公交车正式开通运营……近年来,佛坪县大力建设旅游交通路网,全县旅游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取...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