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西安一对年近6旬夫妇 同签遗体捐献登记表是陕西省签器官捐赠登记表的首对夫妻

来源:华商报 2016-03-31 15:32   https://www.yybnet.net/

昨日,西安启航佳苑小区,59岁的魏生林和妻子牛战玲签订遗体捐献登记表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 摄

“人,总会有一天要面对死亡,没有意义地化为尘土,不如把遗体捐赠给需要的人让他们获得重生,让自己的死变得更有意义。”昨日,三桥启航佳苑的魏生林、牛战玲夫妻俩一同在遗体捐献志愿登记表上签上了名字。

“十多年前就有捐遗体想法”

59岁的魏生林和58岁的牛战玲住在沣东新城三桥街办启航佳苑小区。昨日,在家中,老两口在2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上分别签下了自己的姓名。据了解,这也是陕西省签订器官捐赠志愿登记表的首对夫妻。

两人身体健康,目前正带着3岁孙女享受天伦之乐,是什么让他们还没到古稀之年便早早想到捐赠遗体?“我俩都是普通老百姓,总觉得人早晚都要面对死亡。可如果没有意义地化为尘土,还不如把遗体捐赠给需要的人们让他们获得重生,让自己的死亡变得更有意义。”他们说。昨日两人在捐献志愿登记表上都列明要“遗体全部捐献”。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捐遗体的想法了。”牛战玲表示。“再加上公公是名军医,他临走时就想捐赠自己的遗体,可因为亲朋们传统观念的束缚,最终没能实现。”牛战玲说,那时候他们两口子就商量着,到他们走的那天一定要把遗体捐给需要的人。

2015年年底,牛战玲和沣东新城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

“儿子说将来也要捐遗体”

捐赠遗体必须要征得家人的同意。老两口唯一的儿子已到而立之年,对父母打算捐赠遗体,起初并非全力支持。

“一开始和儿子谈这事,他不排斥也不支持。就光让我俩考虑清楚,说这可不是玩笑,不能一时头热就把决定下了。”牛战玲说,“第一次对话我能感觉到孩子虽然会尊重我们的意见,但他心里还是有那种传统观念。”

3月29日,老两口和孩子又进行了一次长谈,“最终孩子同意了我们捐赠,他还表示,将来也要像我们一样把遗体捐出去。”牛战玲说。

魏生林夫妻俩要捐献遗体这事,在小区里早就传开了。“小区里的好几个朋友都让我带着一块去红十字会咨询过捐赠遗体的事。”牛战玲说,“现在不同以往了,人们对遗体捐赠也越来越能接受,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遗体捐赠的队伍中。”

器官捐赠存在大量缺口

华商报记者从沣东新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器官衰竭患者,有30万适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疗,但每年仅有1万多人能得到器官移植救治。而目前,我国已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66734人,已见证成功捐献6624人,已救治器官衰竭患者18230人。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陕西省目前登记捐献人体器官有1000余人,成功捐献319例,共救治800余名患者。华商报记者 谢涛 

新闻推荐

西安高新区邀居民扮绿家园

华商报讯(记者 魏晓飞)免费发放花种、让社区居民认养绿植、创森“随手拍”……近日,西安高新区在利用宣传栏、LED屏、社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创森活动的同时,举行了一系列“接地”的活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西安一对年近6旬夫妇 同签遗体捐献登记表是陕西省签器官捐赠登记表的首对夫妻)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