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昌山水画印象
王新昌简介
王新昌,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
□ 白兴中
王新昌是陕西画坛崛起的实力派画家之一。他认真、执着且富有才华,近年来潜心创研,佳作叠出,逐渐形成深厚儒雅的艺术风格,值得研究和关注。
质朴中的意韵。新昌的画取材于自然,作品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似曾相识;可细细赏读,又不是一山一景的具体描摩,不是简单的某地某景的写生,而是经过组合、加工,提炼和萃取,是为某一情趣、意念服务的,因而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使人能同时感受到某种精神气质的存在与流动,把人带入朦胧的精神体验中,妙不可言,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喜欢。如《厚土》、《素装》、《远去的记忆》等,似乎是自然的呈现,却通过对故土的厚重、素装的明净、记忆的幽远等描绘,使人浮想,钩起内心深处的响应,深沉、厚重感油然而生。国画是偏写意的,但我以为,对于山水画,应该写意与写实并重,就像天平的两端。“实"是载体,是通道,要具有天然的磁力和摄人心魄的魅力,才能带动人进入画面;“意"是结果,是指向,是直觉,似有似无,似幻似真,是作品与观者相触生发的感应。处理好“实"和“意"的关系,是画家永恒的难题。两者的平衡微妙而敏感。而新昌似乎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平衡。他的画深沉中透着雅致,质朴中不失雄浑,画面层层叠叠,繁繁复复,极具美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与诚挚;而在层叠之中,繁复之上,又含蓄着情趣、意味,富有精神质感,让人过目难忘。
墨色中的渲染。人常说“歌为心声",画作也是一样,特别是山水画,是画家发自内心的,对自然的讴歌,有的奔放,有的激昂,有的深沉,有的舒缓。而新昌的表达是内敛的、克制的,需要细细体味。山水画强调笔墨,有人甚至认为可以“舍丘壑观笔墨"。新昌也重视笔墨,用笔大胆恣意,奔放自由,有浓墨的淋漓,有淡墨的飘逸,点线结合,富有变化,但他不为墨而墨,不为形而拘,各种表达形式于他皆为工具,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刻意,不勉强。山水画向来有水墨与青绿之争。新昌的画以水墨为主,但也不排斥青绿,恰到好处的色彩渲染,有画龙点晴之妙。如《一溪转千峰》中对掩映在树丛中两个小房子顶部轻轻的染色,让人心生向往;《泉音》中对远近几块山石的着色,于冷峻中透着暖意,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传承中的取舍。山水画向来是中国画的主流,古往今来,大师辈出,想要有所突破,着实很难。新昌的画,无疑也从众多门派中汲取养分。没有当面就这个问题探询过,但从新昌的画作看,应该受到黄宾虹等近代大家的影响,画面浓密繁盛,厚重饱满;用笔随性恣意,华美天成。但新昌又是清醒的,他要走自己的路,塑自己的风格。他注意在繁中透疏,满中留白,而这些疏与白,恰如一缕新风,使整幅作品的气韵流动起来,弱化了此类画作中的霸悍之气,使得作品从深厚中透出儒雅。他继承古山水画中的清逸、恬淡的品格,而舍弃了清高、脱俗的羁绊,他的画作可知、可感、可触、可摸,是接地气的,是有烟火味的,仿佛就是你我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如《山风》、《山乡》、《秦岭脚下》、《初春山色》等作品,无不传达出作者对山乡深沉的挚爱之情,也激发出观者对大自然的亲近和欣喜之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与新昌人生的态度与扎实的创作风格密切相关。他从小生长在山里,熟悉山石水草、雨雪雾霁、阴晴光影,可他却特别喜欢采风、写生,每次外出归来,喜悦和收获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感情,诚如一生酷爱游历、坚持观察写生的宾虹先生所言:“中华大地,山无不美,水无不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把此类画家尊称为“大自然的歌者"。祝愿新昌这位歌者不断奉献出更加雄宏、更加动人的作品!
作品欣赏:
深山流云(196cmX98cm)
苍山蕴清流(196cmX98cm)
远去的记忆(196cmX98cm)
涌潮(2015年)98cmX196cm
故塬春浓(2015)3000cmX1100cm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轶)日前,4名无业人员打着某杂志社西部工作站招牌,专盯党政机关招摇撞骗,到公安机关以监督办案为名再次行骗时,行迹败露,公安莲湖分局将其全部抓获,打掉一个盘踞西安市,在省、市多地实施招...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