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博界专家畅谈博物馆公众教育职能
□ 记者 李鹏
新春时节,博物馆成为人们与亲朋好友参观浏览的旅游目的地,也成为假期里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首选地。记者今天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春节假期里,陕西省内多家一级博物馆人气旺盛、参观人数再创新高。
2月15日,西安市文物局举办“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深化巩固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座谈研讨会,当地文博界专家及从业者畅谈、建言文博“大学校"。
参观人数再创新高
记者发现,不少西安的孩子在古城的诸多博物馆中过了个与众不同的“穿越年",学习到不少动物、植物、地质、环保、历史方面的相关知识。
在西安博物院,多个历史与年俗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带着孩子参观。其中,一个以天津民俗为主题的“俗世雅趣——天津民间艺术品展"为大家展示了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刻砖刘"砖雕、“风筝魏"风筝等为代表的天津民间艺术精品。
据统计,春节期间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人数81026人次,同比增长37.8%;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人数328844人次,同比增长16.33%;西安博物院参观人数46995人次,同比增长26.13%。省内革命纪念类博物馆参观人数也增长迅猛。
聚焦公众教育功能
尽管教育功能被“置顶",但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从讲解到展陈都仍显简单,观众只能当匆匆“看客"。参会的专家普遍认为,教育功能不给力,是国内博物馆与世界一流博物馆的主要差距。
西安博物院院长张颖岚发言认为,早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博物馆在各国教育体系中就已占据重要地位,被作为非正规教育的典型代表给予充分重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职能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进而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支持,教育功能“置顶"。
将新增七至八座博物馆
在研讨会上,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在发言中表示,2015年,全市各类博物馆开展“我们的节日"、“乐知学堂"、“史前工场"等公众教育和公共文化活动400余次,举办各类临时展览200余次。博物馆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目前,西安市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已达113座,博物馆丰厚馆藏优势得以发挥,公众的认知度和需求日趋增长。据了解,2016年西安市将在原有基础上计划新增七至八座博物馆,全市各级文博单位将进一步提高公众教育水平,开展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活动,发挥好博物馆的“大学校"职能。
新闻推荐
2月20日下午,55名学龄儿童在西安汉城湖畔身着汉服,进行了一场古韵飘香的“开笔礼"。随着司礼官一声“奉茶",55名儿童整冠肃立,家长们为长者敬茶,以表达敬意和谢意。随...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