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夜景 云雾山 燕栖湖 中坝峡谷 子午银滩
后柳水乡
石泉县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县内山、水、洞、峡、滩、城等资源齐备,鬼谷子文化、蚕桑文化、古建文化、汉水文化、地域美食文化等底蕴深厚。同时阳安铁路和210、316国道交汇于县城,十天高速、西汉高速贯通全境。独特的资源禀赋、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该县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县自2012年4月被省政府列为第二批旅游示范县建设试点县以来,坚持“一县一业”抓旅游、一任接着一任干,将“旅游兴县”上升为“旅游强县”战略,作为富民强县的综合性支柱产业来抓,2015年9月,该县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
该县围绕创建工作完善旅游发展思路,按照“着眼大区域、打造大品牌、发展大旅游”规划要求,以“山水田园、生态休闲”为规划定位,以“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为品牌形象,编制全县旅游总规、8个景区景点、5个旅游示范村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规,重点在“形象、环境、秩序、服务、发展”五个方面狠下功夫,加快推动石泉旅游经营理念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综合型转变、经营主体从小散型向集团型转变、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仅靠县级财力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为此,石泉县委、县政府不断探索创新旅游开发模式,走出一条“政府统筹、强力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力,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新路径。
坚持政府统筹,强力引导。县上成立由县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镇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此前还成立县旅游服务中心,增设旅游质量监督所,形成完备组织领导、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和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县财政年均旅游投入4000万元以上,整合捆绑各类项目资金3000万元以上,促进了配套设施改善,减轻了企业负担。
坚持市场运作,企业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一系列促进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持续加大旅游项目宣传推介力度,成功引进陕西仟佰众、秦巴山水、西安热点文化传媒等10余家投资主体实施景区景点开发,先后签约燕翔洞、中坝峡谷、后柳水乡、子午银滩、云雾山、汉江三峡等旅游招商项目10余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同时优化投资环境,使旅游企业放心投入、安心发展。
坚持社会联动,群众参与。依托景区景点发展乡村旅游,先后有童关、永红、先联等旅游村建成营运。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开发富硒食品、土特山货等旅游商品。尤其依托后柳和熨斗古镇,探索“企业统一租赁、群众分户经营、业态统一设计、行业协会管理”发展模式,填补和丰富了旅游要素,旅游成为景区景点周边及沿线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通过实施创建工程,全县旅游呈现出“发展速度快、战略定位高、模式机制优、品质品位好”等特点。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3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全县人均旅游收入突破万元,旅游从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口的32%,旅游业已成为富民强县战略性支柱产业。该县先后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西北生态旅游十佳县、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等10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未来几年,该县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坚持把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决策不动摇,坚持“全域旅游”和“大旅游”的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政府统筹、强力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力,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加快提升县域旅游整体质量和效益。力争“十三五”末构建1个5A景区,3个4A景区,4个3A景区布局,全面融入“一江两山”全域旅游新格局。
新闻推荐
在世界新旅游观念中,“乡院主义”一直是一个备受推崇的乡村旅游经营开发模式。国外这方面已然相当成熟,我们国内近十年来乡院旅游发展开始觉醒,一些地方做得不比国外差,尤其以江浙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