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建还是不建?到底值不值得建?围绕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精心调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从多方面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将安康博物馆迁建到江北鲁家梁头。新址位于一江两岸核心景观区的重要节点,与汉调二黄文化广场、安澜公园、西城阁、汉江大剧院相互呼应,形成文化轴带,兼具区位、人气、文脉优势。
说了算,定了干。经过各方努力和积极争取,安康博物馆项目成功列入了《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中央计划预算内投资2100万元,省上也按照最大限额进行资金配套。与其它同类型项目相比,安康博物馆是争取中、省支持最多的项目。
2012年12月5日,是可以载入安康博物馆记忆日志的好日子,这一天,新馆在三桥汉江北岸鲁家梁梁头奠基。按照规划,新建的安康历史博物馆更名为安康博物馆,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新馆的定位是集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建设成就与发展规划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重点凸显‘安康文化祠堂\’和‘城市会客厅\’理念,把博物馆打造成一个传承安康文脉、展示安康形象、促进文旅融合的载体和平台。”时任文广局副局长童兆阳回忆道。
从奠基到获奖,一群“鲁班”的虔诚与守望
2015年11月11日,正式开馆第二天的安康博物馆又迎来一个重大喜讯:经住建部和中国建筑业协会评委会评定,安康博物馆荣获2014至2015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在此之前该工程已捧回陕西省优秀设计三等奖、陕西省建筑优质结构工程、陕西省建设工程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8项荣誉。于很多人而言,此次拿到鲁班奖,既是工程质量上的至高荣誉,也是对参与此项工程建设的各级各部门的集体褒奖。
“鲁班奖的背后承载的是所有参与该项目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建设者们的‘鲁班精神\’。”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应珍如此注解该项荣誉。
如今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有人赞叹于博物馆科学、震撼的展陈设计,也有人对建筑本身发出感叹:撇开其他文物,博物馆自身就是一座有分量的文物!而这一切得益于全市对于该项工程设计、建设全过程的严苛要求。市文广局文物科科长谭波才回忆,关于建筑设计,起初在仿古和现代风格上存在很大分歧,仿古风格过于注重外形而忽视实用性,且容易过时,现代风格虽时尚、实用,但很难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经过多次会议研究、论证,最终才统一认识,决定通过古今结合,抽取古建筑精髓,采用现代手法表现古代建筑特征,重点展现“秦风楚韵”的文化特征。“从2011年底开始,前后历经一年多时间,对包括中国美院上海设计院在内的9家设计单位的十几套作品进行详细对比、研究和分析,最终选择了国内顶级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谭波才说,最后中标的西北设计院拿出的方案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在多次专家会议的比较、建议后,最终才达到简洁、大方、实用为一体的效果。
为将博物馆打造为传世精品,市文广局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面对类似的思想交锋与分歧。在展陈设计上,由于每位专家和学者对安康历史认知不同,在展览主题、板块划分、文物选择上分歧很大,该局积极邀请安康乃至省内外知名专家反复分析、研究,颠覆重来,几易其稿,前后经历大半年时间,最终确定展览思路:以秦巴明珠为主题,打破传统通史陈列模式,采取“串珠”方式,以安康“重要资源、重要历史、重要成就、重要规划”为节点,以 “天赋安康——安康自然资源展”、“脉源安康——安康古代文明展”、“筑梦安康——安康建设成就与规划展”三个基本陈列和“安康三线建设展”、“安康书画名绘展”两个专题陈列为框架,既系统、全面勾勒出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方志性质,让人们全面了解安康、认识安康;又将最重大、最精彩、最美好的部分呈现给人们,体现个性,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为让这些规划与设计落到实处、不打折扣,全市从各个层面成立了领导工作组,环环相扣,推进落实。在此基础上列出项目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和流程图,实行“限时办结制”、“项目负责制”、“督查督办制”等多个制度,做到层层传递压力和个个遵守规矩。同时,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机制,确保博物馆建设合规、合法。
无论是规划设计的大手笔,还是制度机制的严苛要求,目的都是为了排除万难,让百姓期盼的文化工程圆满落地。
很多记忆沉底在工程建设者内心深处,他们保持着对这项文化工程应有的敬畏和忠诚,曾经的心血和汗水都成为温情的文化潜流,涵养着安康文脉。
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应珍清楚地记得,为完成项目初期各项报建手续,局领导带队,经常上班前就守在相关职能部门门口;为控制成本,几乎每用一个材料,他们都要亲自到市场看质量、谈价格;征地拆迁期间,基建办人员冒着被拆迁户扔石头的危险,上前耐心做思想工作;主体亮化期间,他们不分昼夜跟车往返于西安和安康,亲自到材料厂监督生产;布展期间,工作人员忍受刺鼻的气味,在高温下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2013年底,在博物馆主体亮化的紧要关头,市文广局局长杨海波因胆囊炎住进了医院。为了赶在年底前兑现建筑主体亮化的承诺,本可保守治疗的他却选择了手术。术后的第三天,他就出现在了博物馆施工工地上。上楼梯时,捂着腹部,大冬天,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往下滚。
2015年11月10日,博物馆开馆当天,在喜气洋溢的人群里少了一个人。这一天,施昌成突然缺席了。人呢?大家不约而同的嘀咕着。原来就在前一天晚上9时许,他接到家里的电话, 71岁的老母亲过世了。“整个建设过程中,我就这两个遗憾,一个是没能送老母亲走完最后一程,另一个是为博物馆坚持了三年,却没能参加开馆仪式。”施昌成哽咽了。
他只能在心里一次次向母亲道歉,他时常提醒自己是心脏内置7个支架的患者,得悠着点,但是他没有管住自己。
当天,在参加开馆仪式的人群中,抱有同样遗憾的王应珍内心五味杂陈。“听家人说,父亲临终前一遍遍念叨我的名字,可我却因为忙于工作却迟迟没能出现。”王应珍说,就连父亲住院,她也只请过一天假。出院当天,本打算送父亲回老家的,却因石材悬挂问题需要开会讨论确定,就把父亲回家的重担托付给老公。可她没想到的是,那一天竟是她见父亲的最后一面。
不单是这些,在文广局的记忆中,建设中像这样忘我付出的单位、团队、领导和个人还有很多。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多次带领权威专家前来听取汇报,为工程建设把脉问诊,并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市委书记郭青、市长徐启方,以及历任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视察,专题研究解决工程建设问题,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条件下,拿出4000余万元支持博物馆建设。同时,宣传、发改、财政、规划、住建、国土、林业、旅游、水利、公安、消防、供电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全力协作,在项目报批、征地拆迁、资金筹措、展品征集等方面一路绿灯,为项目建设高效完成保驾护航。此外,安康博物馆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挪威友人尤约翰、国画家王福元、企业家鲁智勇、三线建设学兵连联谊会、宁陕中学等踊跃捐赠藏品,极大地丰富了安康博物馆文物展品。
在这样同心协力、精益求精的“鲁班精神”引领下,安康博物馆顺利于2013年12月18日封顶,于2014年春节前完成亮化,于2015年8月底完成布展并对外试运营,成为国家“十二五”地市级博物馆专项建设项目中,陕西省第一个完成建设任务的博物馆,同时也成了陕南首个公共资金投资建设获得“鲁班奖”的文化工程。
从传承到反哺, 一个“文化祠堂”的引领与浸润
2015年11月29日,一个普通的周末午后,安康博物馆迎来了一位贵客:市长徐启方带着自己的家人,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在博物馆停留了3个多小时。“他身边没有任何工作人员,看起来就和普通游客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他不是简单的游览,而是从展品征集、展览手法等细节上仔细琢磨,提问题、找差距。”让施昌成记忆深刻的是,徐市长在看完整体陈列后,敏锐地指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期待安康博物馆能真正成为留住乡愁的“文化祠堂”和“城市会客厅”。
像这样热心于博物馆发展的人,从领导到群众各个层面比比皆是。“这也体现了文化的反哺作用,能为博物馆找不足、提意见,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他们对现在的博物馆有感情,对安康文化、安康人文和安康精神有触动。”杨海波如是说。
“安康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这样一座藏品丰富、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展示新颖的综合博物馆,充分体现了安康市委、市政府对保护文化遗产、建设人文安康的决心与信心。安康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有力推动了安康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优化了全省博物馆发展结构,对于助推安康乃至全省文博事业稳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1月10日,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博物馆开馆的致辞中,对安康博物馆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现在的安康博物馆和以前相比确实有了质的飞跃。“从外观看去,博物馆灰墙黛瓦、飞檐翘角,呈‘高台临江、五面成景\’之势,集‘恒定厚重、简洁大气、飘逸灵秀\’为一体,‘秦风楚韵\’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内部建构来看,博物馆遵循古建筑四水归一的理念,将展陈、办公、库房、水景等区域合理过渡,形成了前庭后室的格局。”安康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刘新康从建筑设计角度对安康博物馆进行了技术层面的诠释,“这是安康土生土长的文化建筑,也是一江两岸的地标建筑,充分体现了安康人的精神风貌。”
“安康博物馆是全市文化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体现了党委、政府的远见卓识,新馆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对传承安康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意义深远。”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赖祯武意味深长地说。
比起其他方面,施昌成对安康博物馆展览展示水平的提升更有感触。“现在的展厅运用了实物、模型、虚拟光电、多媒体、仿真街景等多种表现手法,各种科技手段互为补充,更加立体的展示了安康的人文、历史、自然和物产。我们的纸质文物实现了恒温、恒湿,展厅面积达6000平米,标准化的库房面积达500余平米,所有的文物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保护。”施昌成说,现在的游客量也大幅上涨,好评如潮。在周末高峰期,博物馆一天的散客流量就超过了老馆一年的散客量。
施昌成的话在很多游客那里得到证实,大厅前台的两个留言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百位游客的感受和建议,包括原市政协副主席王全心等许多退休老干部——“在‘三线建设\’专题展找到了我的青春记忆”、“‘脉源安康\’的很多场景似曾相识”、“博物馆布展精致,展示手法现代、先进,让我更好地了解到了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博物馆办得好,内容比旧馆丰富的多”……
这些滚烫的声音于博物馆而言既是关切,也是期待。杨海波对安康博物馆有着宏大的寄托,在他眼里,安康博物馆对内来讲是“文化祠堂”,对外而言是“城市会客厅”。下一步博物馆将与大、中、小以及高等院校探索建立合作机制,通过策划一系列文化活动,建设体验性强的博物馆拓展功能区,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受到安康传统文化的熏陶,把博物馆打造成安康人的精神家园。同时,积极引进民间收藏,甚至引进外地文物进馆展示,实现文物交流共享,让博物馆活起来、生动起来。此外,还将充分发挥安康博物馆龙头引领作用,根据全市各地的文化特色,在全市打造“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计划在“十三五”末打造风格各异的25所博物馆,形成规模效应,让汉水文化活起来。
新闻推荐
一片丹心铸艺魂——记市文联副主席、市音协主席刘秉平本报记者梁真鹏刘秉平,安康市群艺馆研究馆员,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家协会会员、省音乐家协会理事、省书协会员、市文联副主席、市音...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