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提案引起省教育厅重视
□记者 李鹏
西安市以外公办学校在人才引进、生源争取等方面处于劣势,不同程度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乏力的问题。去年3月、6月,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分两次就此问题,赴陕南、陕北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和提案,报送省教育厅。
近日,省教育厅复函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将非省会城市高校建设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建设的重点之一。同时拟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5亿元基本建设专项经费,在教学、实验实训及学生生活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高等教育短板亟待补齐
根据调研,陕西省西安市以外公办高校共有25所,占全省高校的21.74%,其中本科院校9所,专科院校16所。按区域划分,陕南7所,陕北4所,关中14所。
“客观上讲,西安市以外公办高校为属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面向基层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省政协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恪孝调研中发现,这些学校5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当地就业,如榆林学院2014年本科毕业生在陕就业2448人,其中1979人选择在榆林市就业,高职毕业生的占比也超过了一半。
“由于受地理位置、办学历史、体制机制、地方财政支持不足等因素制约,这些院校不同程度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乏力的问题。"省政协委员、西安科技大学教授李侃社认为,西安市以外公办高校发展较为缓慢,已经成为陕西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短板。
办学缺乏自主权问题凸显
“这次调研中,很多高校反映管理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李侃社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调研中发现,由于远离省会城市,西安市以外公办高校的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加上人员编制数量少、人事管理机制不灵活等因素,高层次人才引进面临重重困难,学校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难以引进,而本校培养的优秀教师时有流失。
省政协委员、陕西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张义明表示多数学校的专任教师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不足16%,比例最高的陕西理工学院,也仅为20.39%。高层次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西安市以外公办高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问题。
“省属比市属好,市属比县属好。"李侃社话中风趣却不失真理。“很多市属的高校更缺乏办学自主权。"他认为在人才引进、专业设置、人事制度、职称评审、经费使用等方面管得过死,留给学校的自主权太少,不利于学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灵活自主发展,也难以激发二级院系的活力。
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大投入
提案提交省教育厅后,省教育厅立即组织高校巡视诊断工作组进行调研,就非省会城市高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广泛征求意见。
复函中省教育厅提出,“十三五"期间,把非省会城市高校建设纳入全省高校“双一流"建设。省级财政部门在安排生均经费拨款、高校内涵发展补助、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等各类专项资金时,对专业学科设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非省会城市高校予以重点支持。
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胡海宁表示,将非省会城市高校建设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建设的重点之一,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拟计划“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5亿元基本建设专项经费,在教学、实验实训及学生生活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切实改善高校办学条件。
新闻推荐
政协提案得落实铜像由20位企业家捐建□记者李鹏讲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的电视剧《芈月传》,自开播以来便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历史上这些事就发生在咸阳。随着咸阳...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