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吴堡:让群众共享发展硕果

来源:各界导报 2016-01-23 14:52   https://www.yybnet.net/

 □王海容 霍喜龙

“十二五"时期,吴堡县面对一系列严峻考验,在投资增长难以提速的困境中寻找发展契机,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夹缝中寻求民生突破,发挥小县容易“转身"的优势,工业突破发展、农业成效显著、民生持续改善、生态明显好转、城乡建设呈现新特色,综合实力平稳上升。

全县生产总值2015年预计完成17.04亿元,比“十一五"时期末的9.64亿元增长幅度达76.8%;2015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722元和8241元,相比“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6元和3990元,分别增长了82.4%和106.5%。

全民创业 鼓起农民腰包

“十二五"期间,吴堡县下大力气推动全民创业,先后出台了《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全民创业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截至2014年底,全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000万元以上,共支持全民创业重点企业33个,带动就业近3000人,带动3亿元的创业项目投资,拉动比达到1:15以上。仅2014年,吴堡县创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7亿元。

特别是《舌尖2》让吴堡手工挂面爆红后,该县乘势而为,加大对手工空心挂面的扶持力度,邀请专家就全县挂面产业进行营销策划,出台了《吴堡县手工挂面发展规划》、增加挂面产业扶持资金。全县挂面加工户由原来的60户增加到现在427户,成立了老张家、老霍家等五个手工空心挂面合作社,创办了张世新、山坬坬等三家手工挂面企业,并获得QS认证。各类专营店、代理商遍布全国各地,手工挂面供不应求。2015年,预计该县手工挂面产能达到2500吨,总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我以前在西安打工,一个月挣四五千元。现在回乡创业一个月做20天挂面,一年能挣10万元以上。"今年37岁的张彦兵返乡创业,得到全民创业项目的大力支持,帮助他找销路、办许可证,还出资安装防尘架。“我们村80%的家户都做空心挂面,人均收入从7000元提高到13800元。"张家山镇高家塄村村支书张斌说。

2015年,全县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230户,其中企业314户,个体工商户4916户,较“十一五"分别增加133户和1307户,年均增长26户和261户。随着吴堡空心手工挂面迎来了新发展高潮,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小杂粮、粉条、蜂蜜等传统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推动了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产业领域扩张的新突破。2015年,吴堡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74亿元,完成营业收入40.12亿元,利润总额5.2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4%、17.5%。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88万人,年均新增从业人员950人;支付劳动者报酬4.04亿元,人均2.15万元,是全县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8241元的2.6倍,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实力和发展后劲。

城乡建设 扮靓美丽吴堡

“十二五"时期,吴堡按照“以县域经济发展为统领,农民增收为准绳,‘十位一体’建设为基础,中心社区‘六个一’机制建设为提升"的总方针,坚持“一建二提三管理"的总思路,探索出一条具有吴堡特色的城乡统筹新模式。全县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2.08亿元,建成26个新农村示范村,全县新农村示范村总数达到52个。

“要让人民安居乐业、群众满意率高,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环境是根本。"吴堡县党政领导一班人不仅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实施的。

“十二五"时期,吴堡按照“拉大县城空间、完善功能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县城品位"的思路推进城市建设。编制完成了《吴堡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吴堡县县城总体规划》、《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中心广场、龙头广场外,在距县城较远的柏树坪村建成吴堡县第三个广场,形成城中、城东、城西群众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全覆盖。对黄河河堤进行了除险加固,建成了3000米黄河大道二期,使黄河大道一期二期完全贯通,形成全长5500米的畅通交通线和靓丽风景线。还实施了县城供水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小流域坝系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口粮田项目和农田基本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民生水利项目。四年建成淤地坝38座,水窖300眼,补修农田1534公顷,营造水保林7267公顷、经济林213.28公顷,堤防2755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75平方公里。新建人饮站109处,解决饮水困难人数42487人。

“十二五"期间,吴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4.133万亩;完成森林抚育2.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40万株;完成千里绿色长廊植树0.8705万亩、26.3千米,千村万户工程23个行政村。截至2015年,全县有林地达8.47875万亩,比2010年增加2.56545万亩。森林覆盖率13.4%,比2010年增长4%。

随着太中银铁路的正式运营,吴堡县不仅终结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还投资建成了集停车场、绿化以及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的火车站站前广场,修通了县城经307国道至火车站二级公路2.68千米,对县城入口猴桥加宽,彻底解决了群众“上车难"的问题。沿黄公路、火车站连接线、米吴四级公路、生态旅游产业道路全部完工,吴堡已经初步形成了“五纵四横"公路骨架网。“十二五"期间,全县还实施了55个通村水泥路项目,修通并硬化通村公路总里程174千米,实现全县通村道路全部水泥硬化。

除此之外,在“十二五"末,吴堡县启动了总投资4.8亿元,拟建总用地411公顷、可容纳总人口1.3万人,具有教育、文化、商业、居住、旅游,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山、水"新城县城新区(杨家店),作为县城的副中心、城市旅游文化教育中心、矿区园区后勤生活保障基地。

创新驱动 打造特色农业

吴堡县属于农业县,一直以来农业产业占据着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十二五"期间,该县立足县情摸索出了自己的发展“规律",抓住特色农业不放松,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完善农业产业体系。

2014年,在吴堡县的大力支持下,坐落在辛家沟真深砭焉村的榆林市丰润现代农业园区流转了1000多亩荒山土地,劈山填沟整饰成宽台面梯田,按固定行距、株距栽植上了山地苹果,聘请了专家技术指导,并在树苗间套种了绿豆和马铃薯,成为榆林南部山区发展山地苹果的典范。“今年天旱,我们定期灌溉,不仅树苗成活率高,就连庄稼也是大丰收。"该园区负责人对园区和山地苹果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十二五"期间,该县已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并大力推广了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玉米机械化全膜覆盖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科学技术,先后实施了旱作农业工程、马铃薯、大豆万亩高产创建工程,小杂粮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工程等重大农业科技项目。

“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8.18亿元,其中2015年预计4亿元,较2010年2.26亿元增长77%;五年粮食累计总产8.63万吨,年均1.73万吨;2015年预计全县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50.7万头(只),较201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畜牧产业总投资1.32亿元,全县新增家庭适度规模以上养殖户698户,较“十一五"200户增长249%。五年累计购置补贴性农机具3175台,完成农机购置总投资391.32万元。全县新增各类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9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3个。截至“十二五"末,全县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总数达31个,有龙头企业9家(其中市级4家,省级5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2家(其中有市级示范社14个、省级示范社1个)。

*** 共享发展成果

“我每天喂鸡、收蛋,利润却均分。"寇家塬镇刘家源头村47岁的贫困户李爱平由于生病不能干体力劳动,只靠妻子一个月800元打工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除了三个还在分别读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孩子外,他每天的事情就是伺候80多岁只能依靠拐杖才能移动的父亲和瘫在炕上的丈母娘的饮食。2015年,该县包村联户干部鼓励刚刚办起养鸡厂的同村农民将李爱平吸纳进去,以劳力入股,均等分成。“这又不累,半年时间就能分到好几千,明年肯定能脱贫。"李爱平已经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像李爱平这种脱贫方式属于产业扶贫的一种。2015年,吴堡县向已经确定的68个贫困村选配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安排帮扶责任人,出台《吴堡县***实施方案》,并重新就贫困人口信息摸底、核实、登记,精准识别、准确把脉、细化分类、建档立卡,再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精准施策,分类制定出不同家庭、不同贫困户的发展规划,采取产业扶持、能力扶持、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兜底扶持、包村联户扶持六项扶贫举措,夯实责任、精准发力,三年三步走帮助全县贫困户脱贫。2015年,全县5260人脱贫,其中通过产业帮扶脱贫1024户2970人。

“十二五"期间,截至2015年底,吴堡县累计解决贫困人口14457人,贫困村由“十二五"时期初的110个自然村减少到了2015年底的85个自然村(68个行政村)。全县共完成整村扶贫12个,完成投资1000万元;实施移民扶贫搬迁1578户5962人,建房1578套16万平方米。其中县城安置1343户5074人,安置率达85%。累计使用财政扶贫资金达到1.28亿元,采用整体推进和***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产业扶贫,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把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作为首要工作,扶持红枣、核桃、山地苹果、蚕桑、羊子、生猪等特色产业壮大,带动贫困村形成产业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吴堡县农村贫困人口由“十二五"时期初的24200人减少到了2015年的9743人。

改善民生 提升幸福指数

“十二五"期间,吴堡县对全县所有的中小学都进行了改扩建,新建城区幼儿园3所、乡镇幼儿园8所(镇中心幼儿园6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教学点)总占地面积311065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840324平方米,缓解了学生上学不易的问题。加大教育装备建设力度,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师机比达到了1:1,实现了县城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班班通"全覆盖,农村中心小学实现了多媒体投影“班班通"全覆盖。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一直稳定在99%和98%以上,截至“十二五"末,全县共有24所学校,在校中小学生6886人;在园(班)幼儿2437人。

医疗保障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新农合制度已经实现市级统筹,新农合乡镇卫生院门诊统筹达100%,药品“三统一配送"实现公立医院县镇全覆盖,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难题。对县医院进行了扩建,新建标准化住院大楼;同时,实行了乡镇卫生院全员聘用制,新建标准化卫生院8所,村标准化卫生室172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十二五"期间,该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安装14456套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维护7000套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解决了4万多群众听广播、看电视困难的问题。完成了吴堡博物馆建设项目立项、征地、设计等前期工作和《吴堡石城维护与保护规划》修订工作。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得到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52个,全县劳务输出2.14万人次,创收2.57亿元。至2014年,全县被认定的市级科技型企业有6家,县级科技型企业27家,全县累计申请专利25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累计授权专利11件。

“十二五"成就卓著、硕果满枝,“十三五"承上启下、任重道远。面对继往开来的5年,吴堡成竹在胸、豪情满怀……

新闻推荐

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西安开幕

履职尽责聚焦“三个陕西"建设凝心聚力助推“十三五"良好开局赵正永娄勤俭胡和平等到会祝贺马中平作报告韩勇出席1月23日上午,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西安隆...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吴堡:让群众共享发展硕果)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