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发展纪实
近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活动周在西安拉开了序幕,西安理工大学机器人俱乐部带着他们的创新作品在会展上一经展出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我们团队共同设计制作的写字机器人,他可以写出现在的时间哦。"俱乐部的一名同学自豪地介绍道,“我们都叫它写字机器人,类似这样的创新,在西安理工大学可谓是屡见不鲜。"另一位同学补充道。
据悉,在这场创新的背后西安理工大学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以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集成创新为科研工作定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学校综合科技实力和学术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与制造业、水利水电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科研特色,其中工程训练中心这个国字号基地尤其引人注目。
近年来,在陕西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西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秉持“注重实践,推进创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大学生工程教育改革之路,进行了工程训练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实现了训练中心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全面接轨。经过网上初评、终审评议和网上公示等程序,西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成为国家级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单位。工程中心目前已构建起了包括工程技术认识、基本工程技能和综合创新实践的三层次训练体系,成为师生共享的课内外工程实践开放平台。
中心的工程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理念和平台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大吸引了广大学生和科技社团参与各种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科技社团依托中心开展活动,同时综合性的工程实践也吸纳了大批优秀学生参与,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提高了就业质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几十家企业到中心物色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
在全院师生的努力下,2012年,中心通过了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验收,成绩在陕西省高校中名列前茅;2012年,中心成为西北地区工程训练研究会秘书长单位;2013年,“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建设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中心成为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2014年,对学校“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4年,受教育部委托,作为组长单位,完成了“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质量标准";2015年,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与清华等高校筹建“创客教育基地联盟",现为全国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工程训练中心已成为西理工最大的学生科技实践开放平台;每年参与课内实践的学生5100余人,实验人时数60余万;另有航模、智能机器人、工学社等11个学生科技社团及兴趣小组依托中心开展活动,每年到中心进行课外自主实践的学生达3000余人。近3年依托中心开展的各类创新项目获国家级奖36项,省部级奖77项。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使学生的工程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40家企业来中心物色毕业生,因此工程训练的广泛开展对提高就业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近5年来,先后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0余所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专家和老师来中心参观学习和交流;美国唐仲英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用于建立“西安理工—唐仲英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合作培养实践基地、技术应用示范中心11个。
新闻推荐
文化的创作可以是个体的,但文化的推广必须是集体的,我们要像山西“像挖煤一样挖文化"的姿态去发展陕西文化。——省政协委员王家春谈到文化发展时说目前基层的好...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