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燕
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老师
1981年10月生,陕西宝鸡人。日本语言文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系日语教研室。自2006年9月从事日语教学工作至今,曾承担高级日语、日语口译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上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深受学生好评,2015年荣获西安翻译学院“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光荣称号,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优秀。在科研方面,主持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与西安翻译学院科研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翻译出版译著两部。
魏海燕说,站在讲台上,是她一天中最开心最有意义的时光。学生的纯真与热情,让自己备受鼓舞。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自己愿当一块基石,用踏实和稳健,为学生的成长铺垫开拓的道路。把爱和感动带给更多的人,为民办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简爱
西安培华学院青年教师
简爱说,自己喜欢看书、健身、旅游、思索。对于很多书本上的问题,喜欢通过观察、思考和学习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2007年4月,简爱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安培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专职教师,2009年12月获得讲师职称,2013年12月被聘为西安培华学院校内副教授,2015年经西安培华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审核同意晋升为副教授。简爱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教学方法灵活,亲和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深受广大学生爱戴。
据学院透露,简爱独立撰写并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南大核心)2篇,北大中文核心3篇,科技核心2篇,其余均为国家级、省级公开发表期刊。论文《民办高校“两课”教学改革探讨》还获得了第12届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除此之外,主持、参与校级课题共12项,主持、参与校级教改项目3项;参与西安市级课题2项,主持、参与省级课题共5项。2014年获第12届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多项殊荣。简爱说,她认为“青春榜样”应该是对那些有理想、有承担,具有朝气、动力、活力、想象力、创造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实现人生梦想和目标而努力拼搏、顽强奋斗的年轻人。
◇党小娟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师
2006年7月,党小娟进入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9年中,曾担任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现任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秘书和党支部组织委员。目前,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
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讲师,但在教学工作中,她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工作态度端正,细致、精心设计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高度评价。2013年,获得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4年申报的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基于混沌的半易损图像水印技术研究”成功立项;2014年申报的教学改革项目“使用Adobe Capti-vate 7实现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和考试的改革”被评为校级重点教改项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穿于工作之中,成绩突出。今年4月,还被评为学院“先进党务工作者”。
◇冯娜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青年教师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7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学生们求学的道路上时刻给予关怀,上课带动性很强,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爱岗敬业,不断追求卓越。主要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管理运筹学》等多门课程,先后在期刊上发表了浅析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率的途径与对策;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民办教师绩效考评评价体系设计;AFC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论文;主编并出版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教材,参加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
◇杨彬
西安外事学院青年教师
杨彬,1982年8月出生,2006年11月参加工作,2010年8月到西安外事学院工作,现任教于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任英语系翻译专业负责人,主讲口译、精读、视听等课程。
在西安外事学院五年多的时间里,在年度审核中均获评“优秀”,曾荣获2014-2015学年校级师德先进个人,第四届西安外事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优秀教师,第三届“外教杯”英语专业青年英语教师大赛陕西赛区决赛二等奖,西安外事学院09级毕业生“最喜爱老师”,连续四年获得西安外事学院优秀指导教师,现已有一项专利和一篇南大核心文章即将在2016年发表。在个人进修方面连续三年暑期参加教师培训,并在2013年10月代表西安外事学院出访美国奥克顿大学,均获益良多。
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华商报记者 彭宏 采写 图
新闻推荐
王建房资料照片...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