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尧照料自己的大棚
2014年底,下乡走访时,贺敬尧发现村上很多人生活得非常拮据,村民大多靠种玉米和外出打工勉强维持生计。多年在城市生活的他看着贫穷的村民备感心酸。“有些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家里啥都没有,也没有老伴和
子女照顾,实在可怜。”贺敬尧心痛地说。
村上的五保户冯秀英没有老伴陪伴,更没有儿女照顾,生活非常困难,80多岁的老太太只靠政府补助勉强度日。低保户祁万有由于腿部旧疾行动不便,老伴瘫痪在床,孩子也因为
头部曾受伤导致智力障碍。在两家残破的窑洞里,贺敬尧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他用自己的钱买了米跟面去看望了这两家人。“东西虽然不多,但希望他们能过个好年,也算是表达我的一点心意吧。”贺敬尧说。
1990年出生的贺敬尧2014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当年8月通过省上大学生村官考试,被分到了甘泉县劳山乡林沟村。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他,刚来农村还是有些不习惯。
既来之则安之,为了能尽快适应乡村工作,贺敬尧不仅跟着片长薛开元下乡看村上产业发展现状、评低保,还经常自
己一个人去村上深入了解情况。“刚开始很多人都对我不认可,让我有些迷茫。但我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了,他们会慢慢接受我,现在村上人都认识我,家里有啥事也会找我商量。”贺敬尧高兴地说。
在贺敬尧来之前,乡上就考虑在林沟村发展收入较高的食用菌项目,让农民发家致
富。薛开元带着贺敬尧在村里调研,农户都很愿意培育,可出去考察没车,贺敬尧就自己借了车,和乡长带着11个村民去陕南、河南考察食用菌。回来后大家兴致高涨,嚷着要给自家培育。虽然最后因为天气原因过了出菇期只能暂缓该项目,但贺敬尧无私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初次见到贺敬尧的时候,他正在村里新建的大棚旁帮村民平整道路,熟练的动作像一个干惯了农活的庄稼汉。“他是去年来的我们村,刚来时我觉得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城里娃娃能干啥,没想到小伙子一点都不娇气,没多久就和村民打成一片,干活也挺利索,今年6月还竞选当上了村支部副书记。”甘泉县劳山乡林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锦富说。
今年3月,劳山乡政府在林沟村搞大拱棚培育蔬菜项目,想让农户发家致富,只要农户种菜,每户一人补贴1000元。当时预计每个棚收入不低于2万元,跟一个人出去打工赚的钱差不多,远高于农户目前收入。但当时农户都不愿意种怕菜卖不出去、赚不了钱。乡上积极跟农户沟通,甚至承诺帮助农户卖菜,但最后还是没人愿意。
贺敬尧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应该给村上作些贡献,就主动找到乡上领导说他愿意带头种大棚给大家作个表率。于是,他承包了10个棚并付了一年2万元的费用。5月底,村上33个大拱棚已经全部建好,他马上找人翻地施肥开始种西红柿。这时,农户一看发展拱棚能赚钱,都纷纷跑来说要棚,没几天所有建起的拱棚被村民全部要完了。几户没要到拱棚的找到了贺敬尧,跟他说了他们的想法跟思路,贺敬尧毫不犹豫让给他们9个棚,自己只留了1个。“我种大棚原来就想带动大家,虽说一年能赚些钱,但是看到大家都这么有信心,我也很高兴。把赚钱的机会留给村民,才是一个村干部应该做的。”贺敬尧坚定地说。
在努力实践的同时,年轻的贺敬尧还不忘理论学习,他撰写的《甘泉县农民增收制约因素的思考与对策建议》、《延安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两文先后在《延安工作》上刊发。今年4月,他被团市委、市青年联合会评为延安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忽弋琛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全家外出旅游、新人办喜事……一样的国庆假期,不一样的精彩内容。黄金周里,丰富多彩的度假选择,让人们深深爱上这个金秋十月,尽情享受精彩的假期。“国庆7天,我们...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