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岁月的车轮驶入2015年9月17日,西安市胸科医院开业典礼隆重举行。这是一所寓人文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崭新的医院,它的宁静清雅、雍容大方,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如今的西安市胸科医院,正迈开矫健的步伐,在医疗卫生史上掀开崭新的一页;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古城绽放夺目的光芒。
生命的“绿肺”希望
秦岭脚下的健康守护神
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航天基地城”,沿着航天大道东段一路向东,开阔的视野内远眺即可看见一片现代化的建筑群,这便是坐落于长安区韦曲街办西柞高速东侧、杜陵东路南侧的崭新的西安市胸科医院。它从喧闹拥挤的城市中轴电视塔旧院迁址到宽敞静谧的古城绿肺杜陵,南依秦岭,北靠曲江,西临城市中轴,东接万亩林带,山、水、院连为一体,许多曾经饱受病痛折磨的生命在这里逐渐恢复健康并得以延伸。
新落成的西安市胸科医院于2015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医院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7.13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000张。这种规模在全国范围内的同类专科医院中也是首屈一指,大大提高了救治陕西省乃至西北五省百姓胸科疾病的能力。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西安胸科医院并没有简单满足于面积大、地方宽敞、床位多这样的硬件配置,“让患者感受到就医的便捷与舒适,是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关键。”医院利用新址的地理环境优势,在院区环境布置上狠下功夫,打造出专属西安市胸科医院的“生命之绿”的形象名片。走进医院大门,在主入口广场两侧均有精巧的景观花园,银杏、郭葵、樱花、女贞、石榴、碧桃及绿色草皮等植物将园区内绿化带连成一片。站在院区放眼望去,满目绿植,令人舒畅,漫步医院犹如徜徉于一个精心设计的景观公园。医院与杜陵万亩生态园景区近在咫尺,增加了区域的含氧量,在治病的同时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观赏到绝美的园林景观,享受繁花绿植带来的丝丝惬意。
优美的院内环境让患者产生并保持愉悦的心情,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蓬勃向上、代表生命希望的“绿色”,更加激发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服务热情,进而转化为为患者服务的动力。
医院内部清晰的标识和疏导指示的合理设置,也会给原本心情黯淡的患者带来更为明确的指向和希望,医院内的各类标志设计及效果,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协调有序的组合。
门诊大楼与住院大楼宽敞明亮,医院在所有病房的开关上贴上了标识。过道灯、换气扇、卫生间照明灯等都能一目了然地找到,并设置迎宾、导医人员,使患者从停车、就医、直至住院全程处于清晰的就诊路线之中。即便是刚入院的患者也能很快地适应医院的环境。病房有两人间、三人间供选择,内装有闭路电视,设有可随时洗热水澡的独立卫生间、wifi全覆盖,让患者拥有良好的就医环境。
三区两通道、负压层流病房
完善的院内控感系统
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安全
西安市胸科医院是西安市结核病治疗的归口定点医院,结核病又被俗称为痨病,是古老的传染病,在以前无药可治,患者自愈可能性很小,死亡率极高,有“十痨九死”之说,很多人都会“谈痨色变”,误认为接触结核病患者就会感染自己,会发生结核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一代又一代结核病防控研究治疗的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曾经被称为“白色瘟疫”的结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症,越来越多的结核病患者在这里痊愈重新开始新生活。除了医疗技术的精湛,西安市胸科医院完善的院内控感系统更是功不可没,它如金钟罩一样保护着在这里治疗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免受疾病的交叉感染,确保院内每一个人都安全,为患者的康复、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奠定稳定基础。
医院病区的每座大楼严格按照国家医院感染防控标准要求,建立三区两通道,三区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通道为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病人走病人专用通道。医务人员进行工作时,必须先到清洁区更换衣物、穿戴整齐防护用品,通过缓冲区缓冲进入潜在污染区后,方能进入病房(污染区),这种通道设定可以有效防止医院医务人员感染。
医院每天会对院区和病房进行全方位消毒,住院部安装壁挂式空气消毒净化机,门诊、镜检中心、B超室、CT室采用移动空气消毒净化机和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病区安装通排风设施,空气单向流动,进风口设置在清洁区,出风口安装消毒装置。患者管理模式也由传统随意进出的开放式变成严格门禁的封闭式管理,患者家属不能再随意进出病房,杜绝了病情的二次传播和交叉感染。
“负压病房和层流病房的建成,也结束了我市没有此类病房的历史。为我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有利的设施保障。”医务科科长许优说,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的病房。这样的话,从空气的流通来讲,就只能是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流进病房,病房内被患者污染过的空气就不会泄露出去;而层流病房是通过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无菌的病房,装有改变空气环境洁净度的设备,以此实现无菌环境,空气单向流动经过过滤后再排到户外,这样病房外的地方就不会被污染,从而减少了疾病传播的机会。
负压病房也是WHO(国际卫生组织)在规定抢救非典病人时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条件,国内的很多家医院都难以达到这个水平。
提升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
无痛纤支镜技术领跑同领域
现代医疗技术是人类在与自身创伤、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医学实践中逐步创造、发展、丰富起来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伴随着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医疗技术融汇超声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等新兴科技为一体,推动着医学科学的演进与发展。而熟练掌握并应用各项先进的医疗技术则是医生在医学知识、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完美解决患者病痛的“杀手锏”,更是一所医院不断向前发展的“加速器”。
“黄毅主任诙谐幽默,技术高超让我很放松。我以为还没开始,谁知就结束了。”近日,西安胸科医院超声科22岁的患者小王因为核性胸膜炎接受了超声穿刺治疗,短短的十分钟治疗结束后,小王被超声影像科主任黄毅的超声穿刺技术镇住了。“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穿刺前感到胸部胀痛难忍,穿刺后浑身轻松,感觉非常好。”小王高兴地说,几个月前他因为胸闷气短胸痛在外院被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经多方诊治均无效果。后经打听,他来到西安市胸科医院超声科,黄毅仅用十分钟就解决了他的大问题。
黄毅告诉记者,超声穿刺技术是在彩超引导下,重要血管、神经和病灶清晰可见,用细细的穿刺针击中病灶,进而抽出囊液解决患者病痛。西安市胸科医院迁址后大力发展超声引导下的介入诊疗技术,更新了多台进口多普勒彩超机,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光能做胸腔积液的活检和治疗,还可以做妇科、肾脏、肝脏、肺部等全身各处病灶的诊治。
黄毅说,没有该技术之前所有的穿刺均凭医生的经验,失败可能性较大。而超声机则相当于人的眼睛和探头,将藏匿于体内的病灶清晰地展现在医生眼前,大幅提高了穿刺成功的精确性。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结核病和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之一。因为纤支镜检查对患者刺激性很强,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因恶心、剧烈呛咳而感到非常痛苦,所以很多患者对纤支镜治疗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更有患者因为忍受不了操作时的痛苦而拒绝继续治疗,贻误疾病治疗甚至影响了愈后的功能恢复。无痛纤支镜操作能消除患者在术中的呛咳反射和咽喉部的刺激,且操作更容易。术中对病例的观察更仔细,只需十几分钟,大大地减轻需要反复做纤支镜治疗的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加了患者预后优良的可能性。从2000年开始,西安市胸科医院就率先开展无痛纤支镜技术。十多年来这项技术累计病例丰富,技术操作更为娴熟。迁址新院后,业务量进一步增加,仅2015年一年就做了上万例无痛纤支镜检查,效果良好。
除了有先进的技术,更要有最顶级的医疗设备与之联袂成荫,珠联璧合。新院在原有实验室设备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了双通道PCR仪、全自动生化仪、流式细胞仪、960液体快速培养仪等设备数量,购置Xpert MTB/RIF检测仪、HAIN检测仪,新建P2+实验室及科研实验室,使得胸科医院实验室一跃成为西北地区结核病检验最齐全、规模最大的检验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可以在短短两小时内完成对“耐多药结核”的快速甄别与诊断,大大缩短了耐多药病人的确诊时间。除此以外,医院手术间由原来的两间增加到六间,手术床、麻醉机、手术刀等相关设施的配置也更为先进,空气层流提升到百级水平。重症医学科不仅增加了床位,全新的中央监护系统也将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更强大的生命保障支持。医院新增设备投资高达4500多万人民币,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省内最权威的结核病诊疗团队
名医专家熠熠生辉
美丽的景色因为有了人物的活动更为立体,锋利的刀剑之所以能披荆斩棘是因为有真的勇士热血舍命挥舞,而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则更有赖于专业的人才掌握才能解救患者于病痛。医疗行业是高度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医学人才所从事的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服务及卫生管理等,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西安胸科医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源”的人才理念,坚持走“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目前,西安市胸科医院汇聚了省内阵容最强大经验最丰富的治疗结核病权威专家。副院长党丽云是结核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以她为首的团队既有苟超伦、窦权利、毛晓辉、弓显凤、张毅军、杜苏丰、迟旭这样的资深专家,也有许优、庞健、薛欣、郭玉琪、廉娟文、漆云这样的学科新秀;副院长朱昌生是结核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在他麾下有张毅、赵坚、丁超、刘钊、张建华、韦林等一批技艺超群的业务骨干。尤其是副院长党丽云,是国内较早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技术的治疗者之一,1988年从西安医科大毕业之后,一直从事结核病的研究与临床工作,是西安市结核病重点学科带头人、西安医学会结核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医学会结核呼吸分会常务委员、陕西防痨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市劳模……是国内诊断以及治疗结核病的权威专家,在业内以及患者群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副院长朱昌生,是中华医学会陕西省胸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防痨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西安市肿瘤分会常委,是国内著名的胸外科手术专家,经他手起死回生的患者不计其数。苟超伦在妇儿结核方面建树颇丰,他也是西安市非典会诊专家组成员,他特别擅长疑难结核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危重结核病的救治,他的患者遍布全国,在患者群中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弓显凤主任在中医治疗结核病方面广受好评,她带领的中医科已创建为省级中医示范科室,她本人因为贡献突出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西安市胸科医院正是有了这些专家团队作为“定海神针”,才能够在结核病的领域厉兵秣马、挥斥方遒,用不断精进的医术击退病魔,守护者患者的身体健康。
改善服务治病不忘暖心
常常帮助总是关爱
“新医院不仅提升了硬件设施、美化了环境,还能让就诊的朋友感受到呵护与温暖,让医院爱的氛围滋润患者的心田。”院长李向前认为,让每一个患者摆脱病痛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更要让他们在医院治疗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对医院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
就诊的患者能从导医标识标牌、门厅入口等各个细处感受到医院的关爱。一楼大厅里,有每日出诊的医生告示电子牌,有微电子导医屏;各路道、楼梯、楼层、电梯、走廊、科室等都设立了各种清晰、醒目的标识指引牌和电子信息屏,让人一目了然。如果还有什么不懂,尽管咨询那些笑容甜美的护士们,她们会用专业的解答、热情的服务给患者带去实实在在的关心和温暖。
新门急诊楼每个科室均实行电子排队叫号服务;为优化门诊挂号、分诊流程,医院开展了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及手机预约等多种形式预约挂号服务;导医台免费提供轮椅、医保咨询,增设针线、纸笔、免费血压查询等服务。为了方便患者,患者就诊流程简单便捷,即便是老人也能很快适应。
不仅如此,医院更重视护士的内涵建设。从去年开始护理部注重对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编撰了20余本护理规范培训书,包括护士的护理常规、工作制度、护理应急预案等内容,确保每一个动作与流程都有章可循。入院之前护士会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疾病的风险评估,评估褥疮、跌伤的风险,评估下肢不便病人的静脉血栓风险。“护理规范培训,将护士工作重心由事后补救前置为事前预防,升级了工作理念,确保我院护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护理部主任李亚琴告诉记者。
结核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病人出院之后需要长期用药。但是有一些患者服药断断续续,对恢复很不利,甚至会加重病情。为此医院建立了严格的随访制度,要求对出院三天、一个月、三个月的患者必须电话随访。记者在患者信息追踪部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几本随访记录,里面登记着所有出院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电话随访的内容,最多的电话随访达到5次。电话随访时除了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还会督促其用药,提醒复查时间。
学科细分多病种发展多学科
结核病医院转型为大胸科综合医院
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显示,随着医术水平的提高、学科理论越来越深,专业分支也将越来越细化。随着流行病学的发展,医院门诊分科也随之不断演变,由早期粗放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高度细分,各科间相互交融、渗透和新学科不断涌现。院长李向前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从2011年开始西安市胸科医院率先将原有的结核内科细分为妇儿结核科、神经结核科、肺结核科、耐药结核科、浆膜腔结核科、老年(中西医)结核科、重症结核科7个科室,改变了60年来所有内科收治同样结核患者的模式。对于患者来说,明确针对病灶的治疗比漫无目的地全身性治疗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细分病种可以让诊治更精确,“让医药费用到刀刃上”。这项在国内业界开创性的变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每年都吸引了省内外很多同行前来学习。
迁址新院后,业务结构也得到调整,西安市胸科医院在把结核病学科做精做强的基础上,医疗业务从单一结核病向大胸科多病种多学科转型发展,增设胸外科、呼吸科(尘肺科)、肿瘤科、重症科、中医理疗科、镜检中心6个业务科室,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全面、细致、精准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医院去年一年完成门诊量8.89万人次,出院人数1.14万人次,业务量不断增长,服务范围辐射全国各地。
去年12月份,西安市胸科医院与西安市13个区县的28个医疗机构组建了陕西省首个结核病医防医联体。西安市胸科医院作为医联体龙头单位,与协作单位开展医疗技术、服务管理、学科建设等多方面的协作,选派专家到协作单位开展业务指导及门诊坐诊,基层医院选派医生来院培训,有效地提高了陕西基层医院的结核病防治水平。
杏林花正放,悬壶为民康。擎起辉煌的火炬,踏上征程的新起点,西安市胸科医院,一座专业齐全、设施先进、技术精湛、服务至上、环境宜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医院已悄然崛起,它以崭新的形象屹立于古城,为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健康护航!华商报记者 王蓓
新闻推荐
...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