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校峰 记者 刘瑛)十五年前,洋县磨子桥镇一座占地30亩的葡萄园里,外出务工后回乡创业的园主人庞石东与民工挥汗如雨,“让仅有的土地长出更多的葡萄”是他最大的心愿。他占地千亩的有机葡萄种植基地生产的“东惠农”牌有机葡萄,已响誉西北、西南等地。
近年来,该县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不断加大商标培育、保护和建设力度,着力形成品牌农业。目前,该县已培育并注册涉农商标78件,商标品牌促农业产生的蝶变效应初步凸显。
“县上着力发展有机大米,给政策、促品牌、给补贴,连种植需用的有机肥都免费提供。如今的‘晶霞\’大米已从没商标、没品牌,无人问津的丑小鸭,一跃变成北京、西安等大中城市家庭的座上宾。”正如该县永辉米业总经理韩建娥所言,为培育“晶霞”大米这个品牌,她从一家占地不足100平方米的粮食加工厂干起,20年如一日地持续打拼,将基地拓展到7000余亩,播种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
看着梨园里几棵生病的梨树,洋县朱鹮湖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开昌对农艺师果断地说:“逐棵隔离,绝不能违反有机操作规程喷施农药,砸了咱们朱鹮湖招牌!”
“你那是喝毒止渴,害了别人不说,还会给咱们三里河的桃子抹黑。更何况去市场卖的时候让查出来,搞不好还要去坐牢!”得知妻子为了使自家的桃子有个好卖相,正打算去弄点催红素打一下的想法后,该县槐树关镇三里河村的桃农黄林宝果断地制止道。
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过程中,该县相继出台《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和奖励的决定》、《洋县获得名牌产品企业奖励办法》等文件,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逐类逐一落实奖励和补贴。紧扣“朱鹮”、“有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华老字号”四类品牌,制定实施《名牌产品培育计划》、《朱鹮牌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引导品牌创建企业组建销、产、供、研联合体,支持企业以标准、认证为手段提质量、重研发、创名牌。目前,该县涉农企业投巨资研发新产品,争创名牌已成热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晓林朱博武通讯员贺军栋)8月23日下午,西安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西部跨采会上传来喜讯,蒲城酥梨等水果再次成功出口泰国、越南等国,共签订460万美元果品供货合同,并达成350万美元合作意向。“...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