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为高红治的妻子送去医疗费。
“没有黄小平,我估计都活不了了。”高红治告诉记者。高红治和妻子常年患病,干不了重活,儿子也是残疾人,家庭十分贫困。
2014年11月一天的深夜,已经熟睡的黄小平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高红治的儿子在电话中恳求黄小平帮助把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的高红治转到市医院。挂了电话,黄小平立即联系到了市医院院长,病人转到市医院,多方检查后,医院担心治不好,怕出现医疗纠纷。看出了院长的为难,黄小平出面担保,治疗中出现任何问题,他亲自下来把人接回去,不会找医院麻烦。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高红治最终转危为安。
得到黄小平帮助的不仅有高红治,还有6名贫困大学生。
刘梅和丈夫是郭家坪村的村民,丈夫因病干不了重活,全家人靠卖水果维持生计。去年,大女儿考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全家人欣喜的同时,为学费犯了愁。为了给娃娃凑学费,刘梅卖了家里积攒的
粮食,在回村借钱的路上,刘梅遇到了黄小平,跟他说起了家里的困难。黄小平二话没说,答应资助刘梅女儿四年的学费。
“我常给娃娃说,咱们这辈子遇到好人了。黄主任把咱们的困难当成了自己的事,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刘梅红着眼眶对记者说。
黄小平说:“对于农村家庭,孩子是家里的希望,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再穷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
当选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以来,黄小平提出的李家岔镇环境整治的建议、综合治理河道的建议、硬化李家岔镇马圈坪至新庄、石家湾至漩水湾道路等多项建议意见引起了市人大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现在许多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老百姓从生产、生活中,从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中,实实在在体会到了这位人大代表的作用。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人民发声,替老百姓讲话,做一名大家满意的人大代表。”黄小平这样说。
郭家坪村以前的路只有一米宽,只能走人和牲口,村民以前用架子车到河里拉水吃,经常发生翻车事件,造成人畜受伤。“我们到地里送粪都要绕路,要不然只能自己背。”村民许海成说。
2009年,黄小平当选村主任,他协调铲车,动员村民,张罗着为村民们修路。修路时,有一户村民的羊圈在路中间,要修路必须要把羊圈铲除一部分。该村民挡着不让修路,甚至坐在铲车上不下来。最后,黄小平个人掏了300元,才解决了此事。
“路修好后,我们可以拉车卖粮食、卖洋芋,开三轮车送粪,大家现在觉得方便多了!”许海成高兴地说。
路修好了,如何带动村民致富,是黄小平一直苦思冥想的问题。
2014年,村民高存和刘胜利把发展山地苹果的想法告诉了黄小平,黄小平非常支持,他说:“一人富不算富,帮助更多村民富裕起来才是最重要的事,只要你俩能吃得下苦,我给你们投资。”
建果园首先要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建园需要的100亩土地属于14户村民,其中一户村民占27亩,而且土地处于中间,该村民想抬高自家承包费。如果这户村民的土地不愿承包,苹果园就被中间隔断,连片集中开发就难以进行。该村民平时生活在安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小平多次跑到安塞和他协商,最后终于说服了他,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
发展山地苹果是长线投资,三五年才能见利,中间还要不断投入财力物力。钱都投进去了,这三五年如何养家糊口呢?高存和刘胜利犯了难。“为了让我们安心种苹果,黄主任每年给我俩各3万元,保证家里的基本生活。”高存说。现在,果园已经花费17万多,黄小平个人出资10多万,还帮他们买了两台水泵、翻地机、塑料管,还帮助修建4个存水窖。
“现在我们的心思都在精心管护果园上,争取早点见利,带动更多村民发展苹果种植业。”高存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市县人大代表、子长县李家岔乡郭家坪村村主任黄小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9年当选村主任以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
本报记者高瑞通讯员黄志武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鲍荣)笔者今日从火车站获悉,为满足旅游、商务等客流需求,自10月16日—10月20日起,西安北—延安间继续加开D5088次动车,10月17日—10月21日延安—西安北间继续加开D5087次动车。具体加开时...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