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帮助一位社区群众搬运物品
●汪勇调查社区80岁以上居民的情况
●汪勇在巡逻时和社区群众亲切交谈
●汪勇在咸东社区的社区民警信息牌
6月26日下午,中宣部通过中央电视台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正式向全社会发布了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咸东社区民警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
自2014年3月31日,中宣部发布第一期“时代楷模”以来,截止2015年5月20日,中宣部共发布15期“时代楷模”,包括21个个人和8个集体,汪勇同志是第22个个人和总第30个“时代楷模”。这是中宣部自2014年将全国重大先进典型统一命名为“时代楷模”以来,陕西省也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荣获“时代楷模”称号的先进典型。
8年的社区工作,汪勇穿坏了8双皮鞋,记下了14本厚厚的工作台账。最初一心想当刑警的他,也在社区普通和繁琐的工作中找回了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不要寻求群众对自己的赞誉,也不要想能干出多大的事业,就是要立足本职,认真工作,用心办事,让老百姓的口碑成为评判我工作的唯一标准。”在一篇日记中,汪勇如此写道。
很少有人想到,一年前,汪勇一家三代还“蜗居”在一间3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因为经济拮据,他两次放弃了单位团购住房的机会。在组织的关怀下,去年他才搬进了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汪勇的妻子多年来一直打零工,母亲在做保洁员贴补家用。为了节省开支,妻子婚后十几年一直坚持手洗衣服。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改变汪勇的本色。工作中,他从未利用职权徇过私情,也谢绝群众送上的哪怕一点点“心意”。
“我一直想请汪哥吃顿饭,可两年多了,汪哥总是摆摆手说不用。”在社区开面馆的商户王慧娟说,2013年的一个下午,忙完生意的她突然发现2
岁的孩子不见了。汪勇第一时间和同事赶到,开始在社区周边逐街寻找,几个小时后,终于在一个农贸市场里找到了走丢了的孩子。因为这件事,王慧娟总想感谢汪勇,却一直没能成功。“汪哥上门帮我们办居住证,平时经常来走走看看,可每次连口水都不喝。他是个好警官,更是个好人。”
2013年以来,汪勇先后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公安二级英模”等荣誉称号,今年初,又被陕西省列为首届“三秦楷模”。但他却始终对这些荣誉看得很淡,总是把“我只是一名普通民警,做了最普通的本职工作”挂在嘴边。
汪勇常说自己很幸福,很知足,这幸福不是因为那些荣誉,而是源自社区群众口中那一句亲切的“汪哥”,来自居民讲给他的掏心窝子的话,来自一放学看见他就主动围过来拉着他的手的孩子们……(据新华社)
得泪流满面,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
“有事叫我,随叫随到”,这是汪勇对群众的承诺。事实上,他却时常“自找麻烦”,别人不愿意碰的棘手问题,他一概来者不拒。社区居民吴老人的儿子早年被判刑,自己带着非婚生的孙女生活。孩子快要上小学了,老人才想起办户口的事,但因拿不出任何证明,户籍民警也束手无策。有人劝汪勇别碰这个麻烦事,但汪勇不信这个邪。他先是到医院查找孩子的出生记录,再到法院调取抚养权判决书,一户一户找到当年的知情人
了解情况,为了一个签字、一个章来回奔波,两个月后,终于为老人送上了办好的手续。
天不亮就到社区巡查安全,为困难群众跑腿办理社保手续,协调为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械……在这一件件“小事”中,8载春秋悄然而过。这期间,老家在湖南的汪勇从未休过探亲假,每天工作时间在14小时以上,节假日也基本泡在社区。社区居民说,汪勇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干的都是群众身边家长里短甚至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每一件事,都做到了群众的心窝里。
他个头不大,却为辖区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他级别不高,但在社区百姓心中,他是“贴心人”和“守护者”;他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只是把每件小事都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他叫汪勇,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兼咸东社区民警,一位工作在社区
的“小片警”、身上却蕴含着“大能量”的共产党员。群众说,见到了他,就感到了踏实、温暖和亲情。汪勇说,这是对他最高的褒奖。
“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了?家里都还好吧?”“都好着呢!孩子,放心吧。”说话间,社区老人徐宝掏出一张纸巾,凑上前去擦了擦汪勇额头的汗珠。
这如同亲人相逢的场景,是汪勇与社区居民间亲密关系的缩影。但对8年前初到社区的汪勇来说,彼时的他尚不能想象会有今天这般情形。
时光倒转回2007年。从部队转业的汪勇被分配至韩森寨派出所,一心想当刑警的他,因为身高只有1.6米,看上去又有些文弱,被安排去做社区民警。颇有些不甘心的他接手咸东社区,一块众人眼中难啃的“硬骨头”。
城乡结合部,1.6万常住和流动人口,辖区内下岗工人多、困难
群体多、刑满释放人员多、吸毒人员多,刑事案件高发,全年发生入室盗窃案79起。这就是摆在汪勇面前的社区安全现状。由于缺乏安全感,汪勇到任之初甚至连群众的家门都进不去,悬挂在社区内的警务牌也不知被谁糊上了泥巴。
“来了这么个小个子,能把社区管好吗?”“絮絮叨叨到处问情况,能解决啥实际问题?”面对群众的质疑,汪勇这个湖南汉子的犟劲上来了。他自创一套“勤字诀”和“万百千”工作法:勤走访、勤记录、勤关心,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决定从社区群众最关心的安全问题着手,从最难进门的家庭开始走访。
“一个冬天的晚上,窗外大雪纷飞。夜里24时多,我担心有贼
睡不着觉,就下楼去转转。黑暗中看到一个人拿着手电四处张望,走近一看原来是汪警官在巡查。当时感觉,这个社区民警有点不一样。”咸宁北苑小区居民陈群燕说,打听之后才知道,汪勇那段时间每晚都在社区巡逻。自那以后,大伙儿彻底打消了对汪勇的疑心,十几位退休职工自发组织起安防队,每天跟着汪勇一起巡逻。
为社区联系安装防盗网和监控设备,添设了警灯和探照灯,自掏腰包买了数十个家用报警装置送给居民。在汪勇的努力下,如今,咸东社区12个小区里有8个实现了零发案,成为韩森寨地区最安全的社区之一。“有汪警官在,咱住得踏实,晚上睡得安心!”居民王来同说。
76岁的独居老人尚慧琴4个子女常年在外,自己半身不遂多年,日子过得艰辛。汪勇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每周都到家里坐坐,为她办理了低保手续,每到春节就自掏腰包送上米面油。天气好的时候,汪勇会推着轮椅陪老人晒晒太阳。“汪勇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亲!”尚慧琴对记者说。
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汪勇
要求自己做到“六必到”:居民入住迁移必到,疑难户政业务必到,生活困难必到,产生矛盾纠纷必到,发生案件必到,重点人员见面必到。对社区内的独居老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他坚持每月看望,有事没事都要到他们家里走走看看。
汪勇平时言语不多,看上去很憨厚,但却是个细心人,工作中总比别人多想一步。这多想
的一步,让他赢回了更多的信任。2012年10月,社区居民田某因吸毒要被行政拘留15天,还在上学的女儿无人照料,他跪倒在地请求汪勇网开一面。汪勇依然依法拘留了田某,但随后,他找到田某的女儿,自掏腰包送上了1000元,告诉她,父亲有工作要出差一段时间,托他把生活费转交给女儿,并叮嘱“有事情随时来找我。”田某得知后感动
“他做的不是什么大事,但件件小事都办到群众心窝里”
时代楷模
新闻推荐
受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陕西瑞通拍卖有限公司在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陕西省政务大厅一楼西部产权交易所对下列标的进行公开拍卖,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一、拍卖标的:延川县延川镇北新街李瑞林楼由北...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