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乘客,车站内有旅客突发疾病……”听到寻找医生的广播后,濮璟楠挺身而出,对晕倒的乘客进行了急救。
通讯员崔永平本报记者张春鸽
5月15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收到了一封来自西安206所职工陈雪萍的感谢信,信中她表达了对该院神经外科医生濮璟楠在第一时间对她爱人施救的真诚感谢,并盛赞濮璟楠“是一位在危急关头勇于担当、品德高尚的好医生”。直到这时,医院上下才知道了濮璟楠医生一个月前在西安火车站挺身救人的事迹。
“各位乘客,车站内有位旅客突发疾病,车站内如有医生或护士请与火车站工作人员联系。”4月19日晚11时30分,西安火车站广播室里突然传出了紧急寻找医生的广播。原来,一位叫陈雪萍的乘客准备和其爱人乘坐K546次列车前往哈尔滨,刚到列车门口,她的爱人突然摔倒,晕了过去。当时,陈雪萍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列车员看
到情况紧急,马上以广播通知的方式寻找医护人员。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神经外科博士濮璟楠当时恰巧在车站候车,听到广播通知,他赶紧联系火车站工作人员并赶到事发现场,通知家属赶紧叫救护车后,他对患者实施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措施,直至“120”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濮璟楠才离开。
张春鸽
快评
虽说好人好事不必大肆宣扬,但延安医生濮璟楠在突遇紧急情况时能主动站出来救人的做法的确值得点赞。
正如濮璟楠说的,当时什么都没想,看着有人需要,他本能地去救人,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但是,如果在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帮助能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并且让这种共识上升为“那不是本来就该做的吗”的意识时,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汇聚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一直以来,心理学家发现,越是在公众场合,责任分散效应形成就越容易。也就是说,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而这一点在濮璟楠救人时却并未发生,濮璟楠的挺身而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救人的行列,感谢列车员的广播、感谢大家将病人抬起、感谢乘客们的关心询问……在救人现场,每一个参与的人都是见义勇为的好人。
其实,看一个城市的文明,我们除了要看评出了多少好人,更要看这个城市是否有很多好人。助人很常见,帮忙很平常,因为在文明成风尚的城市,不管是见义勇为,还是乐于助人都应该是每一个市民应做之事,英雄无名,做好事不留名也不应是什么稀罕事。
濮璟楠的救人行为,为我们树立了做好人的榜样,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濮璟楠出现,在我们这个城市做好人蔚然成风,行善举成平常之为,让好人常常有、处处有,让帮助他人成为一种常态。
事发多天后,患者家属通过西安火车站安全科查找到了当时救人的濮璟楠医生的联系方式。得知他在延安,家属几次表示想当面感谢,但都被濮璟楠婉言谢绝。考虑再三,患者家属决
定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谢意。
面对家属的感谢和赞扬,濮璟楠说:“我是医生,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换做任何一个有担当的医生,都会这么做,不需要感谢。”
●濮璟楠,现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神经外科医生,此图中他正在给一位患者检查身体。
新闻推荐
●周恩来与张学良的蜡像周恩来动笔写了一封经过深思熟虑的信件——在雪白的信笺上,用毛笔写下16个饱含深意的字: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在这封既无收信人名号,也没有收信地址的信上,周恩...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