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丰富的小杂粮很受欢迎,顾客正在购买“延长牌五谷杂粮”。
“个大、皮薄、味甜,店家的产品特别特别好吃,是真正的农家产品!”……淘宝网上名为“火李湾延长土特产”的店铺里,顾客好评如潮。
去年10月份,该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西安开办了“火李湾延长土特产”销
售网店。并先后在延长县、延安市、西安市开了红薯、辣椒等农特产销售实体店和销售窗口。通过各类窗口和平台详细推介农产品的产地、种植流程、食用方法、食用功效等。罗子山沙地红薯网上卖到每斤14元的高价。目前网店遍布全国,
小杂粮、土特产等产品供不应求。
目前,罗子山镇种植红薯、辣椒等小杂粮5000余亩,预计产值100余万元,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仅网上成功交易240件,销售金额达2万余元。
5月10日,记者来到该县罗子山镇西良村,村民们正在忙着给刚刚栽种的红薯覆膜。该村党支部书记段德民介绍道,留守该村的70余户村民除务苹果外,普遍因地制宜地种植了红薯、辣椒等小杂粮,一年下来每户有近8000余元的收入。10多户村民与延长县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村民出地,合作社投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共同
种植小杂粮,秋后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收益由合作社和农民平均分配。
该合作社理事长李世科称,目前该合作社已与6个行政村、10多个自然村的村民签订了协议。“引入先进技术,实行统一销售,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热情高涨,合作社已有300余户成为了社员,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实力将会越来越强大。”
据了解,在农业产业转型过程中,该县因地制宜,把不适宜种植苹果的坡洼地、滩涂地发展成辣椒、红薯等种植基地,并按照合作社加农户的合作模式,不断扩大和优化小杂粮基地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了经济效益,农民增收也有了保障。目前,该县已有4000余户农民加入了各类小杂粮专业合作社,仅小杂粮一项,社员人均年收入达4000余元。
且不说延长西瓜的香甜、苹果的味美、酥梨的爽口,仅满山遍洼的谷子、红薯、辣椒就足以点燃人们对生活的希望。虽然这些不起眼的作物被称之为小杂粮,似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礼遇,然而,当这些零星散种的小杂粮一旦跟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联系起来,迈向产业化发展之路,小杂粮便以靓丽的包装、丰富的内涵,荣登大雅之堂,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小杂粮,摇身一变成了大产业。如今,小杂粮产业已成为延长县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
近年来,在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除去合理利用土地、建立小杂粮合作社、沿用工分制分红、鼓励电商等举措外,还有哪些值得点赞的“高招”?
雷赤镇下驿村是该县小杂粮示范基地之一,主要种植五香谷和高粱。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顺峰介绍,以前村上有一片荒地,今年经该县工商联与镇政府调查研究,决定开垦这片荒地,种植小杂粮,现在一年有近十几万的收入。收益分配,全村人按照计工分制度,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村干部根据村
民劳动时间和劳动情况确定工分,并由会计记录,村民到年底持工分与会计核对后按总工分进行年终分红。
“我们两口子农闲时就到这里劳动,一年下来分红能拿7000元左右,既不耽误自家的农活,还能在家门口挣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工分制分红就是好,公平、合理。”该村村民李杰说。
据了解,该村2014年成立了顺意小杂粮种植合作社,建成示范基地450余亩,全年收益达15万元左右,留守劳力50余户,工分制年终分红,户均收入达1万余元。全镇去年共种植小杂粮6238亩,产量达337吨,预计产值达到330万元。截至目前,杂粮已销售出85%,产值达270万元。
新闻推荐
新华社西安6月24日专电(记者陈晨)记者24日从陕西省住建厅获悉,即日起至9月底,陕西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多月的房地产市场广告专项治理,重点查处具有欺骗和误导公众内容的广告。据介绍,此次专项治...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