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老舍结识于抗战之初,自此相识、相知而结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1938年,中共在武汉酝酿成立抗战文艺团体“抗敌文协”。选谁当这个组织的领导人?这个人既要有相当高的文艺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周恩来考虑再三,决定请老舍出山。那时老舍在冯玉祥出资办的《抗到底》杂志当编辑。周恩来找冯玉祥商量,冯玉祥一口答应放人。老舍久慕周恩来的英名,欣然从命,担任“抗敌文协”总务部主任。
“抗敌文协”成立后,周恩来向延安发了一份电报,向毛泽东报告,说他将邀请老舍访问延安,希望毛泽东能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
会见老舍。接着,周恩来又亲自巧妙安排,送老舍西行。老舍出鄂入陕,跋涉数千里,最后在西安搭乘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卡车,抵达延安,受到热烈欢迎。毛泽东在窑洞里会见了老舍,亲切地说:“你是周恩来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为了抗战,我们走到一起来了。”
1946年,老舍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去美国讲学,一去就是三年。1949年春,面对解放区和国统区两股文艺大军汇聚北平的大好形势,周恩来满怀深情地说:“现在就缺老舍先生一个人了,请他快回来吧!”
根据周恩来的提议,郭沫若、茅盾、周扬、丁玲等30多位文艺界名人联名写了一封邀请信,经过秘密渠道,于1949年10月辗转送到大洋彼岸、定居美国纽约的老舍手中。老舍接到信,万分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彻夜难眠。那时老舍动手术不久,尚未痊愈,但他再
也躺不住了,积极准备行装,动身回国。老舍回国后,得到周恩来无微不至的关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曾说:“周恩来最了解我,最信任我,我应该多写文章。”
1950年和1958年,老舍先后创作了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这两部大手笔的杰作,最初遭到抵制,险些被“枪毙”,幸亏周恩来站出来讲话,给予充分的肯定,才得以搬上舞台,同广大观众见面。
1950年7月14日中午,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宴请老舍,用家乡菜红烧狮子头、霉干菜烧肉、虾仁煮干丝和黄桥烧饼招待。席间,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写作高手,希望多为人民写作,写自己熟悉的北京,写出北京的新变化,相信你能写出好作品。”后来,经周恩来专门向毛泽东推荐,《龙须沟》成了毛泽东进城后观看的第一部大型话剧。
新闻推荐
子长县一对残疾夫妇23年收养3名弃婴 通讯员黄志武本报记者高瑞
在子长县有一对残疾夫妇,叫闫保元和高毛英,丈夫架着双拐,妻子有一只脚往内扣,人称“丁字脚”。23年来他们不顾众人反对,先后收养了三个弃婴,其中两个有残疾。收养孩子后,闫保元暗下决心:“我要用双拐开启...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