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世忠
2014年,全市金融系统围绕中心、调整思路、主动作为,银行信贷投放、重点项目融资等各项金融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延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经济转型提供了坚强保障。
从金融数据分析看,2014年底全市银行业机构存贷款余额达1912亿元,增长14.55%,其中,各项贷款比上年同期增长19.9%,高于GDP增速13.7个百分点,年度新增贷款突破100亿元,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占比实现双降,全市当年保费收入达2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7%;证券交易量达9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2%。
2014年,榆林市依托延旅集团、延安城投、新区及经开区投资公司、土储中心等市级各融资主体,采用银行贷款、信托、租赁、引入险资债权计划等方式,实现融资173.86亿元,到位资金109亿元,融资数额为历年最高,充分发挥了金融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保障作用,保证了延安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教育卫生、红色旅游、地方公路、重点水利等项目的资金需要和项目融资的到位。
经市金融办建议争取,市政府将新设金融机构补助政策列入2014年出台的《关于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中,对在榆林市设立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的,由市财政依据其注册资本规模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用于营业网点建设。2014年洛川农村商业银行获银监会批复,延安、安塞、甘泉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光大银行、西安银行、中航安盟财保公司入驻延安;全市新增小额贷款公司7家,公司数量占到全省的六分之一,全部42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超过3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了部分驻延各银行业机构的表内贷款额;保险业积极开展三级网络体系建设,增加商业保险营销力度,拓展农村保险市场,开设了蔬菜大棚等政策性险种。此外,榆林市还审查上报一家线上支付线下消费(O2O)的电子商务公司,支持新设立一家P2P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全市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先后探索推出了果业通、助保贷、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等新型融资产品,开展林权抵押试点,全力扶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0.6亿元,同比增长11.5%。市县金融办筛选多家市级上市后备企业,明确培育奖励政策,助推延安企业开展直接融资,一家企业主动走出市外,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1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全市2500多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担保9.04亿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出现了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市金融办牵头,公安、工商、银监、人行等监管部门,坚持以防为主,防查结合,通过媒体刊播、散发宣传册等方式广泛宣传非法集资的本质危害和严重后果,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邮箱和地址,提醒和教育社会公众远离非法集资。先后组织开展了对全市小贷公司、融资及非融资担保公司的专项检查和影子银行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办非法融资案件,引导退还了部分群众的资金,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财经
聚
焦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东东乔盼盼)“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要求我们教师舍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舍弃‘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常思考、勤探究、多动手,在学习过程...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