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礼仪润西岐新风拂周原 ——岐山县创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4-03 19:03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 李卫 通讯员 赵智宝 邢一峰 龚晓辉

岐山是周公故里,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周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为人称道的礼仪文化,就是周文化孕育出的一枝奇葩。岐山县素称“周礼之乡”,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礼仪文化发祥于此,传承于此。

2015年2月15日,对岐山人民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这天,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岐山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称号,并在岐山县建立“中国周礼文化研究基地”。这是继2014年10月20日岐山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中国地名研究所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殊荣之后再添的又一块文化金字招牌。这里也凝聚着岐山48万人民的勇敢与智慧、毅力与奉献。

岐山是礼仪文化的重要源头

岐山为西周肇基之地,礼仪文化由此滥觞。古公亶父成为周族首领后,继承后稷、公刘之业,为了避开戎狄的侵扰,率领族人从豳地(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迁居到渭河北岸、岐山之南的周原,营邑建居,安邦定国,经历周太王、王季、周文王三代一百多年的发展壮大起来。在周文王末年为东进伐纣灭商而迁都于沣之前,周原的岐邑一直是先周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周人迁都到沣、镐以至东都洛阳,岐周仍为王畿之地,周王室祭祀祖先的大典仍旧在这里举行。岐山的京当、岐阳一带作为西周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周人立国及其走向强盛的都城,周原成为周人发展强盛的舞台。

从周太王迁岐到武王克殷前后,中国社会正处在奴隶社会后期,殷商王朝贵族十分腐化堕落,特别是武丁以后,腐化更甚,到纣王时达到顶峰,商汤国力已岌岌可危,国势日衰。迁居于岐山周原的周代贤明君主从商汤为政的教训中深刻意识到实行暴政的严重后果。从建国初期就采取仁政治国的政治策略,礼贤下士,行善修德,见善即行。周公摄政后,除实行分封制和制定一整套严格的封建宗法制度外,在先王礼乐文化的基础上,以人文情怀,规范伦理,崇尚人性,缘人性而治乱,依理性而治仪,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规定了一系统典章制度、礼仪制度和规范,把社会管理纳入人性、人情、人道之中。周公制礼作乐,明德保民,以礼仪治国,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源头。

周文化积淀而成的礼仪道德、民风民俗,千百年来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岐山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无处不充盈着礼仪文化的足迹和印痕,岐山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礼仪的元素。概其要旨,仅就日常生活礼仪和民俗礼仪两个方面,县境内现在保留的不少礼数和仪节,无不具有德和、准确、规范、鲜明的特点。日常生活礼仪中,以祈福之礼、待客之礼、饮酒之礼、伦常之礼为最;民俗礼仪中,以婚俗、生育俗、丧葬俗、节日习俗礼仪、饮食风俗礼仪、庙会祭祀礼仪为人们所尊崇。岐山一带的人们吃臊子面时在土地爷前“泼汤”,庙会上的求财、祈祥、求学、求子,这些都是古代祈福之礼的再现和延续。优秀的西周礼仪传统,经世代继承弘扬发展,逐渐形成了岐山人独特的婚嫁、生育、丧葬、节日、饮食等民俗风情,岐山传统的节日风俗,更是岐山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礼仪文化的深厚积淀。岐山民俗中,吃臊子面不喝汤,汤又倒回锅内循环往复,人们把这种食俗称作“馂汤”之俗,它是周代“馂余”礼的衍化形态。由岐山起源而逐渐发展的礼仪文化,是中华历史文明记忆的凭据,当今中华文化建设的参考,未来中华文化发展的起点。

因此,岐山是名至实归的周文化特别是礼仪文化发祥地。2015年1月16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耀宗在岐山考察评审岐山县创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工作时指出:“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不光是海内,海外华人都深深地记住了发祥于岐山的周文化。八百年的周朝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除了青铜器外,最有用的是活态的周文化,因为锁住了活态的周礼。”

礼仪文化薪火千年传承

发源于西岐古地的礼仪文化浸润着一代又一代在此生息的子民,礼仪文化被子民们以多种形式传承弘扬发展,使这里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礼仪文化韵味。岐山县历来比较重视礼仪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岐山县委、县政府把宣传、挖掘、弘扬周文化和礼仪文化,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铸品牌、强效应的战略工程来抓,积极践行“厚德、仁爱、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扎实开展创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工作,推动了礼仪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周礼之乡”已成为岐山的一张名片。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中国礼仪之乡工作的组织领导,近年来,在国家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及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岐山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和县政协主席任组长,有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创建目标,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落实领导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历史曾经无比眷顾的西周古地,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和礼仪文化的印痕。岐山县在这对这些资源的整合中,加大维修建设力度,着力打造高端礼仪文化纪念地,并以这些资源为载体,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以弘扬礼仪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岐山县不断加大对周公庙的维修建设投入,对其中的古迹、古景、古韵进行保护式扩张开发,充分展示周文化和礼仪文化灵魂和价值所在。2005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岐山乙酉年公祭元圣周公大典;2007年,投资修建了560余亩的周公庙北坡凤凰山景区工程;2000年及2009年,在周公庙举办了两届高规格的中国·岐山周文化艺术节。对周太王陵墓及周三王殿(周太王、王季、文王)也进行了科学严谨的修复,恢复明清时期的原貌,使其成为周文化历史遗迹中最古老的一个亮点。同时,在县城投入巨资先后建成了南大门、礼乐门、“二王三公”雕塑广场、周原广场、“怀豳望”东大门、“双凤喜岐”西大门、礼乐广场、凤鸣古街等一大批礼仪性地标工程,使人们入其境即熏陶在礼乐文化的氛围中,感其德、受其教、践于行。

借鉴西周礼仪文化的精髓,岐山县委、县政府于2011年推出了“厚德、仁爱、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在全县深入开展学习与践行“岐山精神”活动,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践行,从我做起,创建文明县城,打造礼仪之境。使周公庙“岐山精神”家喻户晓,人们皆知,成为岐山人励志奋进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岐山县不断创新载体,多方联动,促使文明礼仪知识和言行举止规范的宣传、普及的全覆盖。县上制定了《岐山县文明市民公约》《岐山县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公约》《机关工作人员文明言行规范》等,在机关单位、城区醒目位置长期张贴;利用电子屏幕、电视广告、公交车、出租汽车、手机短信、微博等发布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标语,宣传营造文明礼仪氛围。在城区街道、公园广场、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制作墙体公益广告,重点围绕“中国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进行选题宣传。县电视台举办了礼仪文化大讲坛专题栏目。县精神文明办、县妇联联合发出了“文明礼仪伴我行”倡议书,倡议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妇女姐妹们争做文明礼仪学习者、传播者、实践者。县政协办、县文明办、团县委联合举办礼仪文化主题演讲比赛。

为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岐山县通过抓点带面、典型示范,加快推进全县礼仪文化之乡创建工作。县政协和县上相关部门领导凝心聚力抓落实,多次深入实际,面对面指导全县创建工作。县教育体育局在创建活动中,坚持礼仪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重点抓好校园礼仪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礼仪文化进课堂,举办经典诵读比赛,编印《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手册》、好故事征文和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抓好学前幼儿园、中心小学、初中、高中礼仪文化教育示范创建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全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有了全面的提升。团县委在农村青年中,利用年庆春节时机,开展礼仪传统文化年庆活动,提高农村青年对礼仪文化的认知,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县妇联以创建幸福礼仪文化家庭为抓手,以组织开展“文明礼仪进家庭”活动为载体,突出家风、家训礼仪示范户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文明礼仪、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丰富企业礼仪文化内涵,县总工会紧紧围绕“礼仪文化进企业”工作目标,以创建“文明礼仪示范企业”为抓手,深入开展礼仪文化知识宣讲、示范创建活动,积极营造“讲文明、懂礼仪、守秩序”和“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的良好氛围,重点抓了2户礼仪文化进企业典型,以点带面,全力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品牌。为促进公正文明执法,县委政法委在全县政法系统深入开展文明执法等宣传教育活动,用礼仪规范公安干警、司法人员行为,切实做到了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县文化广电局、蒲村镇等还立足岐山周礼祭祀习俗,分别依托周公庙风景名胜民俗区和蒲村镇邢家祠堂,按照西周仪式和礼制,开展了祭奠祖宗活动,充分展现了岐山独具特色的礼仪文化风格。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对传统礼仪文化弃其糟粕,汲其精华,传承发展,已内化为岐山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西岐大地处处吹拂着礼仪、文明、和谐之风,全县上下形成团结友爱建和谐,热爱岐山干事业的良好氛围。2001年1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来岐考察农村工作时称赞说:“岐山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于2004年7月在岐山县考察工作时,挥笔题写了“周礼之邦”四个大字。

礼仪文化研究硕果累累

作为礼仪文化之乡的岐山县,礼仪文化研究一直是全县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到了有机构、有队伍、有成果。2011年8月,岐山县成立了周文化研究会。研究会的成立,是岐山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大力宣传周文化和礼仪文化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周公故里打造起一个周文化交流平台,为周文化和礼仪文化研究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活动园地。研究会成立至今,发展会员80余名。研究会也带动了社会上一大批热心礼仪文化研究的人才,在全县形成了数百人的业余研究队伍。特别是研究会在研究礼仪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在研究成果方面,据粗略统计,岐山县出版和发展研究周文化和礼仪文化的书籍和文章逾680万字。其主要书籍有:《西岐饮食礼仪风俗》、《可爱的岐山》、《神来之食岐山臊子面》、《西岐民俗录》(上下三辑)、《周公演义》、《周文化艺术节丛书》、《岐山县臊子面史话》等书籍,创办了《凤鸣岐山》会刊等。2014年以来,由县政协牵头组织编写完成的共8辑,约250万字的周文化系列丛书即将出版发行,这将是该县研究周文化、礼仪文化的一项恢宏工程。

近年来,岐山县还投入巨资编创了大型秦腔历史剧《凤鸣岐山》,由陕西省戏剧研究院多次演出。2013年以来,由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岐山籍作家乔辉,经历两年多时间创作的六十四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凤鸣岐山之周公》,去年10月已通过北京市版权局审批备案,目前进入投资拍摄阶段。2013年,由宝鸡著名音乐人士左东作词谱曲的《岐山是个好地方》之歌曲,用原汁原味的岐山地方方言演唱的一首展现岐山风士人情、民俗民风、名吃特产MV音乐作品,她一诞生就受到当地群众的青睐和喜爱。2014年,由岐山县委宣传部出品,北京圣田嘉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拍摄制作的岐山主题微电影《乡味》,在第五届西安国际影像节斩获最佳视效奖,可谓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创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是一个实践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站在新起点之上的古西岐,将以这次命名为契机,立足新起点,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和谐岐山建设提升年”活动,把礼仪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宏大的文化工程来抓,突出礼仪文化主题,创新工作理念,以建设国家级周文化产业园和周文化研究基地,打造高端礼仪文化之乡为目标,向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省政府聘任第四届法律顾问 娄勤俭颁发聘书并讲话

本报讯3月31日,第四届省政府法律顾问组成员聘请仪式暨座谈会在西安举行,省长娄勤俭颁发聘书并讲话,副省长张道宏主持。羿克、单文华、李志成、杨宗科、韩松、王麟、韩永安、方燕和王浩公等9位法律专...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忆嘉仪先生2015-04-03 23:01
评论:(礼仪润西岐新风拂周原 ——岐山县创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纪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