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强国峰通讯员郝文军
曾几何时,“看病难、看病贵”被喻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也是各级政府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作为全国医改率先践行者的子长县,自2008年启动以“平价医院”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公立医院改革以来,通过政府保障性的财政投入增加,医疗机构药品
“三统一”、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等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药品价格和医疗费用大幅下降。
“子长医改”的做法不仅让患者拍手称快,也为医改的深化创造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深化医改的一个样板。
在政府保障性的财政投入足额到位的前提下,子长县按照“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公立医院改革总目标,以绩效薪酬改革为切入点,以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使公立医院总体呈现出门诊住院人次、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职工收入的“四提升”和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医疗安全事故、转院转诊率、医院运行成本的“四下降”,初步达到了患者、医务人员、医院和政府的“四满意”目标。
医改六年,全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已形成完善的财政保障和多渠道的补偿机制,县财政累计为卫生事业投入8.7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年均为8.7%,年增幅27.2%。全县三级医
疗机构年均用于推进医改增加的经常性支出2014年为2400万元,占当年医疗卫生事业总支出的8.6%,占县财政总支出的1.4%。
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从医改前的“大锅饭”到推行“四六”工资制(基础工资总量中岗位工资占60%、绩效工资占40%),从“四六”工资制过渡到“倒四六”工资制,同时把医院收支结余的30%和财政补贴收益作为效益工资发放,使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活工资部分占到工资总量的80%以上。2014年初,又实行了薪酬当量工资制,把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技术难度、工作效率作为当量值考核的四要素,进一步规范了医院的二次分配方案,注重提高
科室整体效益,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目前,县医院临床科室一线医师月绩效薪酬达5000元,二线医师达6000元,科主任达1.1万元,医务人员人均年收入由2.9万元增加到8万元,最高可达20万元。县中医院职工年平均收入由2.4万元提高到6.1万元。该县医务人员的收入,已明显高于教师和公务员,确保医院活力不减。
强化人才培养,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近两年来,县上将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由360人增加到660人,累计招聘医学类本科生212人,使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6%。县财政每年设立优秀人才奖励基金130万元,培训经费90万元,重点学
科发展经费400万元。对新进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先后选派126名护理人员到省市三级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业轮训,定向选派15名业务骨干到三级医院专科进修深造。同时,与交大二院、石家庄眼科医院、省中医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上百项;与西安交大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启动了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项目,推出了急诊科等6个重点发展科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一流医疗服务。
数据显示,目前子长县住院病人平均费用与改革前相比下降37%,门诊平均费用下降40%。2014年,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和21%。与医改前相比,全县转院转诊率同比下降20%,社会满意度由75%提高到98%。
记者在走访子长县医院周边几家药店时发现,这些药店的药品价格都没有子长县医院药房的药价低。同样的一种治疗儿童感冒发烧的药,外面药店的售价要比子长县医院药房贵将近2元。
药价虚高是造成“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顽疾”,子长县首先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
差率销售。随后,从改革医药购销体系着手,把过去在省上招标价限定下由各医药单位分别议价采购改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所有用药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减少了流通环节,切断医药厂家、医药代表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利益链条,以大额团购换取药品低价格,实现了全县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目录、价格、质量、采购、
配送和结账“六统一”,药品低价进入、零差率销售,全县城乡所有药品同质同价。仅药品集中采购一项,每年就可减轻群众负担1000多万元,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所有用药全部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基础上,县上着力规范配送工作。制定了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监管办法,规
范了配送行为,保障临床基本用药需求。建立了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制度,先后5次对配送目录进行了调整。目前,县级配送目录达到806个品种1346个品规,乡级配送目录达534个品种745个品规,实现了省药品“三统一”基本药物目录的全覆盖。2014年起,又将各类耗材、试剂纳入集中采供范围,使药价整体降幅达40%,各类试剂下降15%,高值耗材下降25%,基本药物的配送率和使用率保持在95%和85%以上。
在推进医改中,子长县坚持城乡统筹,立足“基层、基本、基础”重点,抓住“人才、技术、信息、服务”核心,建立健全县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新体系。
按照“组成联盟、上下互动、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方式,依托县医院建立了全县影像会诊、检验、病理、120急救、消毒供应等10个区域中心,建立了以4个中心卫生院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四点四片区”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实现各片区内医疗资源共
享。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建立了以“县医院各诊断中心为核心,以各点为纽带,辐射各片区”的全县远程会诊系统。组建了以县医院、中医院为主体的县镇村医疗服务联合体,李家岔、寺湾等4个中心卫生院作为县级医院的分院。县医院对托管的李家岔、杨家园则卫生院分别投入10万元,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常年派驻2名副院长与内、外、妇、儿、中医各5名支医专家帮扶卫生院发展。2014年,两所卫生
院绩效指标再创历史新高,门诊、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3%、28%、21%和17%、20%、22%。
医改以来,子长县委、县政府每年把乡镇卫生院建设作为农村兴办的10件实事之一,先后投资2100万元建成了5个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楼,累计投资500多万元为所有卫生院配备了生化分析仪、救护车等设备,为4个中心卫生院购置了DR。针对过去村卫生室设置不合理、产权不清、标准不
高、经费不足等问题,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结合服务人口和村医数量,重新规划、集中设置了中心村卫生室。全县规划建成100个高标准中心村卫生室,2014年已建成23个,配备了90余万元的设备。
医改,给子长人民带来了方便和实惠,给千万患者送去福音,奏响了一曲“托起人民健康重任”的雄壮凯歌,开启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纪元,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铸就了坚强后盾。全县人民在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富裕、文明、和谐新子长的构建也在不断加速……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生龙楠)2月28日至3月1日,由省、市旅游局联合组织,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凤凰网等16家中省新闻媒体和省内30余家旅行社代表组成的“走进陕西旅游大型采风踩线活动”采风团来到榆林市,进行...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