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范紫东轶事(上) 胡希仲 强万康

来源:咸阳日报 2015-01-22 22:59   https://www.yybnet.net/

范紫东(1879-1954)名凝绩,字紫东,是陕西乾县灵源乡西营寨村人,在家排行老三,“人称三先生”。紫东是秦腔戏剧作家,曾任西安易俗社评议长,编辑主任,共编秦腔剧本六十余种,其代表作品《三滴血》、《软玉屏》等流传甚广。名剧《三滴血》曾搬上荧幕,经久不衰。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安贞守素,注重名节,不但在戏曲中将反动统治政权揭露得淋漓尽致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副硬骨头,光明磊落,绝不与反动统治者同流合污。在乾县家乡人民心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三十余载已去,沧桑多变,但人们对这位戏剧作家的感念之情却与日月常在。现将流传在家乡人民口头上的有关传说故事,经于范紫东的亲友、学生回忆,真实地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

“请高抬贵手”

范紫东成了名人后,不少人鉴于他的地位与声望,劝他进入军政界,谋得一官半职、可他是怎样看待此事的呢?

一天,家乡来了几位朋友,是县上有名的社会贤达和开明绅士。客人落座后,一人说:“近年家乡屡遭灾害,民心浮动,当局清剿异党,搜刮民脂,虽换了几任县长,可好官少,贪官多,这样下去如何了得?”

另一个子稍矮点地说:“你要为桑梓效点劳啊!”范紫东笑着说:“当县长?这我可连想都没想过,有意思!一个堂堂县令,岂能当成儿戏”?

客人一听急了,齐声说:“这么说,你是拒绝此事?”范紫东说:“那么,诸位亲临寒舍专为此事?而今政府状况,诸君清楚,我一个教书的岂能有所作为!况弟才疏学浅,有负众望,实在不敢有此妄想,还请诸位高抬贵手,饶恕吧!”

客人们知道范紫东是一个不肯屈服的人,注重名节,嫉恶如仇,是硬勉强不得的。他们清楚地记得:清帝退位后,军阀混战,袁世凯乘机掌握军政大权,一心想当皇帝,这时有人趁机钻营,一夜之间成为政府要员,作威作福,神气大得很!一天,陕西军政府派人来劝说要范紫东当代表去北京拥护袁氏称帝。范紫东目睹社会黑暗,人民的痛苦,官场的尔虞我诈,就严词拒绝,并且还写了首《筹安会》的讽刺诗:

全国投票选皇帝,古今中外无此例,岂徒民意成弁髦,直将国事同儿戏。

范紫东此时看客人准备告辞,忙说:“诸位稍待片刻。”说着铺开纸提起笔写道:

“乾县水、八字流,帝陵压龟头,清官坐不久,赃官红到头。”

范紫东低头写着,客人们围着桌子一看,忙说:“不必写了,您的心意我们知道了。告辞。”

客人们走了,范紫东也就无心再写了。从此后,范紫东只有安贫守志,一面教书,一面一著书立说而自娱。

倡团拜拜年立新风

1943年农历大年初一早上,范紫东家里来了三个人,是晓钟剧社的学生。一进门磕头便拜,口称“给师傅拜年,愿师傅新年纳福”。

范紫东急忙把他们扶起。当时社会上流行磕头拜年之礼,每年打正月初一开始,便磕来磕去,人民也都习以为常。范紫东早想改掉这一风俗,只是无从着手。今天三个学生来拜年,又勾起了他的心愿。剧社是艺术团体,要改革陋俗应首先由剧社做起。于是他写了张便条,由学生转给剧社领导。

这天中午,剧社排练室布置一新,梨园祖师——唐明皇的画像挂在墙正中。被邀请的客人,纷纷到来。他们都是县上的贤达、各界名流和剧社董事会成员。大家见面后,互贺新年,请安问好。

这时范紫东一步跨进了房门,双手打着拱,笑着说:“兄弟迟来一步,让诸位久等了”。

有人说:“秀才迟到,应罚酒三杯!”

范紫东笑了笑说:“今天是新年佳节,能和诸位过个移风易俗的新年,实感荣幸!”

众人不知范紫东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你看我,我看你,心里纳闷。一个人站起来问:“移风易俗的新年该怎么过?”范紫东向教练摆了摆手,剧社的学生马上整队站在前面,范紫东对客人说:“各位都是贵客,平时对剧社工作非常关怀,剧社同仁特别感激!今天,新春佳节,剧社想办一件改革事,邀请诸位大力支持。现请诸位起立!”他喊,“全体脱帽!向天地尊师三鞠躬!二向师长、客人三鞠躬!”又令学生分作两排,面对面站好,“互相三鞠躬,礼毕。归座。”

这时客人才知道范紫东的用意,大家不由一阵鼓掌致谢,但有个人却悄悄不辞而别。

范紫东对客人和演职人员说:“我的意思从今天起,剧社实行团拜,废除磕头的旧俗,这种陋俗再也不该沿袭下去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剧社再没有磕头拜年的那种习俗了,在社会上一时传为佳话。

受教化银匠敛奸心

有一天,范紫东正在书房写戏,银匠铺里的老银匠突然走了进来。他手中拿着一把“百家锁”,很难为情地说:“范先生,上次我卖给你家的那把锁掺有假,实在对不起,现在我给您另做了一把,请您收下吧!”

这位银匠为啥要给范老送来这把银锁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哩!

有一次,范老从这位银匠那里给小孩买了一把银制的“百家锁”。这位银匠当时曾夸口说:“我这锁再纯不过了,你若不信,可以让识货的人看一看。”范老接过银锁,掂了掂、看了看,便带回去了。谁知行家一看里边却掺了不少铜。

后来范先生以这件事为素材,编写了一出小戏,戏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个老汉,他有三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老大和老二为人厚道,对老人很孝敬,唯独身为银匠的老三,为人刻薄吝啬,连自己的父亲都不愿意很好地赡养。

两位哥哥早就知道老三是个吝啬鬼,怕他虐待老人,便把他请进来一同商量,按月轮流赡养老人。每月月终把老人用称称一下,老人的体重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至少要保持不变。第一个月先从大儿子家开始,到月终一称,体重增加了。第二月在老二家,体重也增加了。到了银匠老三家里,老人整天饿肚子,身体慢慢消瘦了,银匠老三见交不了差,到月终称老人体重时,想了个馊主意,偷偷给老人怀里揣了两只铜镜铂,外边用衣襟一裹,再用腰带一缠。他满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谁知当大哥将秤钩子往父亲的腰带上一挂,腰带不知怎么一下子松开了,“当啷”一声,两只铜镜铂掉了下来。银匠老三一看露了馅,便撒腿就跑。两位哥哥就在后边紧追,还边赶边骂:“你这个人面兽心的吸血鬼,给别人铸造银器,如今你竟然给老爸加起铜来了。”

这出戏一演出,卖给范老假银锁的这位银匠受不了。他做贼心虚,以为这出戏是冲他来的,于是便赶忙铸造了一把纯银的“百家锁”给范老送来了。

下河东亲访“晋信书”

秦腔《三滴血》这本戏,是范紫东先生力作之一,说到它的产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范紫东老先生,一生正直善良,看到世间的不平事,就要写成剧本,反映在舞台上,以发人深省。

那是清朝末年,范紫东考中秀才不久,听到陕西韩城县出了两次滴血认亲的官司。对这种脱离实际、泥古不化的教条做法,他深为气愤,决心要把它搬到舞台上。他上韩城,下河东,跋涉上千华里,亲赴现场了解这些官司的来龙去脉。他先到韩城,听村谈街议。许多人都说:“山西五台县那个县令,被请到韩城断案,只凭书本,冤枉了好人,放走了坏人,给好端端的一个家庭,造成了离散悲剧。当时,这位县令已回山西五台,范紫东又涉河渡水,赶去五台调查了解,在五台县街头,他遇到一位少年,哭哭啼啼地诉说着县官滴血认亲,使他的姐姐被人抢去的事。他越听心里越气,立即赶往县衙。在县衙大堂上,县令大人一看来了个秀才,既不是他的上司,又不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就没把范紫东看在眼里,仍若无其事地读自己的书。范紫东问他读的是什么书,知县傲慢地回答:“圣贤宝书,判断案子的绝方,不关你秀才的事,你秀才问这有什么用。”范紫东说:“问问也有好处,使我也见识见识嘛”。知县道:“你看滴血认亲,书里说的明白,血液融合便是亲,如果不合便是假”。范紫东说:“不能光看书本,要从实际出发,怪不得韩城那案官司,他们不服。”知县道:“你秀才懂得个啥,难道圣书上能说假吗?吾老爷十年寒窗,九载熬油,读了五车书才升了个小小县令,为陕西韩城县那官司,我不怕炎热、隔河渡水到那里去,就用这本书,把那案官司断得清清如水,难道我一个知县不胜你这个秀才吗?”

范紫东觉得五台县官凭血断案,是由于他的迂腐固执,造成的恶果是严重的,传扬出去,会祸害更多好人。下决心要把这个剧本写出来。他把陕西韩城、山西五台三次滴血认亲的事连贯起来,作为《三滴血》的故事梗概。把迷信书本,草菅人命的五台县令取名“晋信书”。因山西简称晋,故将“尽”改为“晋”,这个戏一上台,五台县官看后,才知道当年在堂上遇到的那个秀才,就是有名的剧作家范紫东先生。(B)(12)

新闻推荐

“隐名送米面油”的善举值得点赞亦荣

1月12日上午,西安曲江新区一位女士驾车给清扫街道的环卫工送去米面油。20多位环卫工人先后收到了这位陌生女士的礼物,而这位女士说啥也不愿留下姓名。这位女士的善举让人感动。环卫工被誉为“城市...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范紫东轶事(上) 胡希仲 强万康)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