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没有山盟海誓 只有相互鼓励” 一对耄耋老人相濡以沫携手生活67载

来源:咸阳日报 2014-08-09 23:10   https://www.yybnet.net/

对于爱的理解,他们认为欣赏比拥有更为重要。

本报记者 宋超 实习生 戴维

他是她一生的老师,她是他奋斗的动力。一对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们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家住秦都区陈杨寨街道办金泰社区90岁的张秉英和83岁的王凤英,携手67载,相互学习,相互扶持,相互欣赏,他们对于“爱”的理解,不仅仅是拥有,而是欣赏比拥有更为重要……

书信相互鼓励 步入婚姻殿堂

1948年,17岁的王凤英正在上初三。中秋节当天,王凤英在家人的安排下跟24岁就读于西北大学的大一学生张秉英见面。第一次相亲,他们害羞抬不了头,直到最后,她才鼓起勇气用眼角瞅了他一下:棱角分明的脸部轮廓,大而有神的眼睛,王凤英已经暗自许下芳心。

两人见面后,相互亲笔写下了各自的书信方式,通过书信的方式相互了解对方,王凤英在书信过程中了解到,张秉英从小父母去世,一直由姐姐抚养,家里非常贫困,当时根本没有条件谈婚论嫁,而张秉英却是将王凤英当成自己的“妹妹”,通过书信不断关心和鼓励,王凤英在信中的错别字,张秉英都会改正过来,在回信时把错别字和改正过的字及时指出。从那时起,王凤英就看中了张秉英的诚实、稳重。

王凤英告诉记者,有一次她过生日,张秉英给自己寄来了一个笔记本,本子的封面上写着“把握年轻的现在,创造伟大的未来”的励志语句,她非常珍惜,就将这个笔记本保存了起来,后来,被自己最好的同学看到了,还抢了她的本子,当时自己已经不知所措,脸都急红了,最后硬是把那个珍贵的笔记本要了回来。这时,同学们才知道她谈了对象,都十分羡慕。

1949年2月,正处于战火纷飞时期,张秉英与王凤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当年9月,咸阳解放了,两人又一起参军,张秉英被分配到电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王凤英成了他的助手,在部队上,张秉英利用闲余时间手把手教妻子绘电路图、维修耳机、接线路等技术,两人成为了一对“夫妻搭档”。

没有海誓山盟 只有相互鼓励

夫妻俩都是家庭特困户,一年后,学校复课,张秉英又回到了学校继续完成学业,而他的爱人回到了三原县一所农村学校任教。“他是我生活和学习上的老师。”王凤英说,后来自己准备考大学,但数学成绩一直都不理想。理科专业的张秉英每天都给妻子补课,并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

1953年,王凤英考到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同年,张秉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也有了稳定收入,他除了将自己工资的一部分供爱人上学外,还要养活姐姐一家人的生活。1957年,王凤英大学毕业,分配到西安交大任教,同年,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有了孩子后,她将自己的母亲接到了西安一起生活,到了1960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也出生了……由于工作原因,1981年和1983年,夫妻俩分别调回咸阳工作。生活上,张秉英对妻子照顾有加。“他的独立能力很强,拆洗被褥、缝补衣服这些家务活都是他教会我的。”王凤英说,因为以前有父母疼爱,自己几乎不会做家务。

如今,他们的家庭已经四世同堂。“我们两个人一辈子都互相扶持。”90岁的张秉英说,他们经历了动荡的年代和穷苦时期,一直走到了今天,他们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靠的是相互鼓励,他说幸福靠个人努力,家庭靠夫妻间和睦。(B)(15)

新闻推荐

娃想上大学 谁能帮帮她

手捧录取通知书的董静正为学费发愁。本报记者沈广睿实习生李格“娃今年考了552分,被西安理工大学录取。可眼看到了开学的日子,我们连6000元的学费都没凑齐。”记者接到永寿县监军镇永寿村董静堂姑...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没有山盟海誓 只有相互鼓励” 一对耄耋老人相濡以沫携手生活67载)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