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一位秦腔守望者的艺术人生——访西舞秦腔剧院院长杨秋霞

来源:咸阳日报 2014-07-15 23:12   https://www.yybnet.net/

《咸阳桥》剧照

“在广袤的黄土地上,有一种声腔渗入秦人骨髓,世代不曾息声,让老陕人离不开,也戒不掉,这就是秦腔。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大吼一声秦腔,内心便会产生一种激情,这是陕西人的乡音,更是陕西人心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秦腔艺术的精髓是人生理想的诉求和生命的慷慨悲歌,是人性真善美的激情表达,更是人们心灵的永久寄托”。——杨秋霞

本报记者 赵鹏

对杨秋霞的采访缘于秦腔剧《咸阳桥》,在未见到她之前,身边的朋友就对她有着很高的评价:“杨秋霞是秦腔艺人,但她更是一位秦腔艺术的守望者。”

多年来,为了推广《咸阳桥》这部秦腔剧,杨秋霞和她的团队成为这部戏的幕后英雄,从演员的选定到彩排再到公开演出,最终将这部描述咸阳的历史大戏搬上了舞台。长期致力于咸阳民俗文化研究和传承的魏兴评价说:“杨秋霞团队演出的《咸阳桥》,通过字正腔圆的秦腔把咸阳的风土人情和秦文化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7月9日下午,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秦腔表演艺术家,尽管平日里杨秋霞的演出很忙,但她依旧欣然接受了来自家乡媒体的采访。“我生在泾阳,长在咸阳,这既是一份乡情,又是一种内心的召唤。”杨秋霞这样说。

1947年,杨秋霞出生于泾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后随家人迁居咸阳。幼时艰苦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守时、低调做人的性格。12岁时,杨秋霞进入礼泉戏曲学校学戏,由于她酷爱秦腔表演艺术,刻苦钻研,苦练基本功。这一时期,她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秦腔对于陕西人来说是一种古老的乡音,陕西黄土有多厚,秦腔的根就有多深,小时候,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秦腔演员,从初步涉猎到衷心喜爱,秦腔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杨秋霞说。

1976年,杨秋霞进入咸阳市文化宫工作,此时的她,将很多秦腔文艺工作者积极地组织起来,成立了业余秦腔演唱队,排练了一些传统折子戏和经典唱段,她经常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深入工厂、机关单位,送戏上门,不仅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1980年,杨秋霞同演员郭继民,聚集了一批有志于秦腔艺术事业的骨干,成立了“咸阳市总工会秦剧团”。他们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将自己的剧团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他们上山下乡,翻山越岭,坚持演出整整十四个春秋,期间,带出了一大批青年文艺骨干,多年来,这个剧团的足迹遍布陕西关中,以及甘肃、宁夏等地。“现在想来,那个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奔着共同的一个理想——把秦腔演好,就是再苦再累,都值!”杨秋霞说。

1994年,由于种种原因,杨秋霞所在的剧团宣布解散,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杨秋霞和老搭档郭继民在兴平办起了咸阳首家秦腔戏剧训练班。训练班的地址选在一个废弃的小工厂里,由于条件艰苦,剧团场地里尽是杂草,她带领学员们,硬是一把一丛将杂草拔掉除净;当时住的地方全是土窑洞,她又领着学员到附近砖厂捡拾废砖块,把所有窑洞的地面和院子铺完,1996年,咸阳市民众剧团就在这里艰苦的环境下成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剧团不断发展壮大。他们陆续排演了《丹青泪》、《下河东》、《金沙滩》等近百本传统剧目,愈唱愈红,先后荣获全国、省市比赛大奖100余项。此后,剧团先后在山西、长沙、榆林等地演出,获得秦腔戏迷们的一致好评。

2001年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杨秋霞所在的咸阳市民众剧团应邀演出,杨秋霞不负重望带领剧团在戏剧节中获得十八项大奖,她本人也获得导演二等奖、特等育华奖﹙全国只有三名﹚。2011年,为适应文化体制改革,咸阳民众剧团并为中菲集团西安音乐舞蹈学院秦腔剧院八团。如今的杨秋霞已经成为西舞秦腔剧院院长,而她本人也在文化界、戏曲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和更大的影响力。面对如此众多的荣誉,这位67岁的老人很坦然,“我喜欢唱秦腔、演秦腔,更喜欢把秦腔表演中的快乐分享给观众,秦腔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份事业发扬光大!”

2011年,时任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艺术处处长杨居礼经人介绍来到剧团,把他多年创作的新编大型秦腔历史故事剧《咸阳桥》剧本交给杨秋霞,杨秋霞看过剧本之后,马上答应再困难都要排。采访中她坦言:“这是一部宣传咱咸阳秦文化的精品之作,作为一名咸阳人,我有义务宣传咸阳、展示咸阳,将这部秦腔剧搬上舞台。”

从接触剧本到最后的反复推敲编排,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圆满完成。当年的2月26日,杨秋霞带着《咸阳桥》来到宝鸡市岐山县大营乡南郭村,那天,在南郭村的一片空地,村民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围坐一起,随着一声清脆的锣鼓声响起,大型秦腔历史剧《咸阳桥》首场演出开演,村民们冒着雨雪前来观看,演出结束后,当地村民对咸阳秦文化赞不绝口。“首场演出非常成功,让我们增加了很多信心,这么短的时间,把戏排到这程度,这无疑归功于全团演职人员的辛勤付出与努力。”杨秋霞说。此后,在杨秋霞的推动下,《咸阳桥》又相继在宝鸡、咸阳、眉县、扶风、榆林等地演出100多场,受到戏迷的广泛好评。

而在成功的背后,杨秋霞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面对排练资金的短缺,杨秋霞筹集60余万,跑场地、制道具、换服装、找演员,风餐露宿,最终使这部经典之作与广大戏迷见面。提起艰难的往事杨秋霞感慨地说:“就是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值,因为《咸阳桥》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好剧,每当带团到外地演出,当听到群众肯定了我们的演出,我就感到很欣慰。”

现在的杨秋霞则把更多的精力投放于《咸阳桥》的推广和宣传。采访中杨秋霞坦言:一个人一离开家乡,就有一个解不开的故土情结。尤其到了我这个年龄,就难免有一些思乡之情。”尽管在外多年,可杨秋霞依然放不下对故土的那份热爱,希望借助家乡的媒体将这部《咸阳桥》献给父老乡亲,让更多的人关注这部戏,关注咱咸阳的秦文化,如果条件允许,她将竭力地为咸阳的秦腔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B)(12)

小资料

杨秋霞,女,1947年出生,泾阳县人。现任西安国际港务区西舞秦腔剧院院长,中国秦腔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导演,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其本人曾荣获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导演一等奖、特等育华奖,多年来,她先后培养的学生千余人,分布在西北五省的各个剧院剧团,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西宁秦剧团,宁夏秦剧团,甘肃省秦腔剧院以及各个市县剧团。她培养的学生共获各种奖项达三百余项。2011年,杨秋霞率团演出秦腔剧《咸阳桥》,该剧先后在全省各地市演出100多场,受到戏迷的广泛好评。杨秋霞的个人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咸阳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作过专题报道。

新闻推荐

淳化大棚蔬菜成农民增收突破口

本报讯(张伟涛)近日,在淳化县卜家镇卜家村,种植户郑志宏正忙着在自家大棚里采摘西红柿,蔬菜商贩在大棚外急等着装车。“我这16个棚,在村里算是大户,种的西红柿和辣子正是成熟期,今年仅西红柿亩产就有1500...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位秦腔守望者的艺术人生——访西舞秦腔剧院院长杨秋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