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让泥土站起来“会说话” ——王弋和他的“关中民俗文化”泥塑系列

来源:咸阳日报 2014-04-01 23:18   https://www.yybnet.net/

王弋专心于泥塑人物

本报记者 杨波海 文/图

抓一块泥巴,似乎不经意间在手中揉捏了几下,一个小小的人头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记者眼前,再经过一番搓、揉、抹、塑、捏、雕,不到半小时,一个一手背后、一手攥着核桃把玩的农家老头泥雕便跃然站立于几案上,它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令观者拍案叫绝。这是记者近日在位于咸阳西高速引线西侧的王弋雕塑工作室见到的一幕。

工作室宽敞,整洁,简朴,一茶座,一沙发,一小凳,一几案,周围墙壁上挂着字画,正中靠墙的一方架板上摆放着他的部分泥塑作品。近年来,王弋就是在这里夜以继日,完成他的“关中民俗风情文化”系列泥塑的。

今年已届天命的王弋出生于兴平西吴镇马村,对泥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小时候,父亲曾在地上抓了一把泥,为他捏了一只小狗,他受此启发,经常用泥捏些动物、人物玩耍。参加西安美院考前培训学习,王弋骑上自行车,从老家到西安美院,每周来回一次,风雨无阻,整整坚持了一年。1986年,他顺利考上西安美院雕塑系。四年刻苦求学,系统接受了美术知识和雕塑知识的专业教育。毕业后分配到咸阳陶瓷研究院从事工业设计工作。

然而,在王弋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雕塑梦挥之不去。王弋说,一拿起泥巴,他就感到自己很有才,就感到是一种享受,幸福感、快乐感油然而生。1992年,他毅然停薪留职专门搞雕塑,先后参与了咸阳“千古雄风”、山西运城“三国城”、兴平马嵬坡兵变蜡像馆、甘肃靖远工农红军强渡黄河纪念碑群雕等的雕塑创作。

王弋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家生活有着深切的感受,对关中民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着自觉的、强烈的表现冲动,于是他便着手“关中民俗风情文化”系列泥塑的创作。他翻阅大量关中民俗资料,充分调动农村生活的温馨记忆,创作冲动和激情难以自已,往往到了如痴入迷的境地。数九寒天,简陋的工作室只生着一个火炉,他经常创作到深夜两点,手冻僵了就泡泡温水。他说:“我出身于农家,用泥土艺术表现黄土地上淳朴的民风民俗,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幸运,我是怀有一颗恭敬庄重的心来做这件事的。”

“关中民俗风情文化”系列泥塑作品陈列于文林路东段的“关中味道”餐馆,记者专程前往餐馆观赏。记者为之感叹,数十座泥塑的农家建筑、场院,数百个泥塑人物形象,一个又一个的农家生活场景,有盖新房、杀年猪、娶媳妇、设席待客、休闲喝茶,自乐班吼秦腔、看戏,过年放炮、敲锣打鼓等等,组成了一幅生动传神的关中民俗风情的立体画卷。受过专业知识教育的王弋,泥塑手法精到,技艺精湛,其形逼真,栩栩如生;其意传神,生动形象;使农家出身的记者不禁有似回故乡、身临其境之感。

在王弋看来,泥土是有灵性的,用泥塑表现民俗题材,让泥土站起来、活起来,用形象来“说话”、来表情达意,既是纯粹的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享受,虽然谈不上经济效益,但他乐意为之,无怨无悔,这是他对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的真诚回报。

下一步,王弋将继续他的雕塑梦,打算分门别类继续完善他的关中民俗风情文化雕塑系列,并着手进行“红色记忆”系列雕塑的创作。记者祝愿他艺境常新、美梦成真!(B)(12)

新闻推荐

范紫东为了忘却的纪念

范紫东本报记者杨波海在三秦大地,一提起秦腔,无人不知《三滴血》,其中《结盟》一折的唱段:“祖籍陕西韩城县……”几乎人人都会哼唱。但你若要问《三滴血》这本戏是谁写的,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其实这本...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泥土站起来“会说话” ——王弋和他的“关中民俗文化”泥塑系列)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