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程露 杨一苗
在旬邑县一处村庄的院落里,屋顶还留有残雪,一缕阳光透过树枝洒下来,照在屋内66岁的崔桂莲身上。
由于骨关节病,20多年来,崔桂莲很少踏出家门。“膝盖疼了几十年,家里没钱治。”她说。
崔桂莲家靠种地每年能获得7000多元的收入。但即使在今天,中国部分贫困山村的老人,因为怕花钱,有了病还是选择自己扛着,不去正规医院治疗。
“我不想拖累孩子,这种手术肯定做不起,也不会去做。”崔桂莲说。这些年来,她像村里其他老人一样,四处寻觅“偏方”治疗自己的“疑难杂症”,直到听人说可以通过国家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助制度报销,才下决心去医院治病。
2013年4月,崔桂莲在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总共花费超过10万元,国家帮助报销了逾8.5万元。这对于当地人均年收入只有6700多元的农民来说,是巨大的改革红利。
“做梦也没想到腿瘫到那个程度,做了手术后,居然就能下床走路,现在家务劳动都能干了。”她说。
为减轻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2002年,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近年来,旬邑建立了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助制度,通过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简化就医费用报销流程,为参合城乡居民筑起了大病医保的“防线”。
旬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主任张书正告诉记者,旬邑县新农合重大疾病的补助范围包括儿童白血病及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等。对于其他重大疾病,患者一次治疗花费在10万元以上的,也纳入补助范围,并随着金额的增加提高补助比例,住院费用在25万元以上的按90%补助,封顶线为40万元。
旬邑县北崖头村村民何泉生一家也享受到了大病医保带来的红利。去年年初,噩耗传来,何泉生还在上高二的女儿被诊断患有结核性脑膜炎,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贫寒的家庭举步维艰。
和农村大多数青年一样,43岁的何泉生1992年便到咸阳打工,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我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如果没有大病医保,孩子就毁了,因为我们根本看不起病。”
何泉生女儿的住院费、药费累计达到近15万元。根据旬邑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助制度,县上可以按80%的比例给他们报销逾11万元。
何泉生一家总算过了一个安稳年。他17岁女儿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很想把病快点养好,返回课堂。我将来的理想是当一名律师。”
据悉,自2010年以来,旬邑县已对552名参合患者进行了重大疾病补偿,累计补偿支出2374.4万元,累计补偿比例达74.5%。
2009年,中国新医改方案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总体目标,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超过13亿,其中参加新农合的人口8.32亿,覆盖率达到95%,中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目前,这张巨大的医疗保障网越织越密,未来的保障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
“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大病医保的补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让更多人了解国家的这一改革红利,并在求医之路上从中受益。”张书正说。
“鸿福照千秋”的牌匾静静挂在崔桂莲家的院门上。打扫过院子后,她走进厨房,和着灶台上发好的面,为家人准备晚饭。炊烟袅袅,老人说自己没有其他愿望,辛苦了一辈子,希望更多的农村人能够看得起病,让求医之路不再那么遥远。 (F)(2)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一年里,咸阳市本地作家、理论家、舞蹈家、歌唱家、秦腔名角等艺术家,深入13个县市区,在镇办村组、街头广场、村旁院落,通过现场宣讲、舞蹈、歌曲、秦腔、杂技等方式,开展多场形式新颖、寓教...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