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驰和他的发明。
本报记者 任莹
在很多人看来,五六十岁可能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然而,在秦都区玉泉东路,却有这样一位“爱折腾”的老头,他常被人称作“疯子”、“狂人”。多年来,他潜心钻研机械,折腾过摩托车链盘锁、太阳能加热系统。最近,他又有了新发明——“防晕耳机”,并且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就是原礼泉强华中学物理教师杨旭驰。
近日,带着一份好奇,记者专程前往他的住处,拜访这位别人眼里的“疯子”,追寻他发明创造的心路历程。
“爱折腾”的农民、狂人
“我是一个很不本分的农民,而且很爱折腾”,在杨旭驰的QQ空间里,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杨旭驰出生于礼泉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境一般,但家人还是坚持供他读完了高中。在乡亲们眼里,从小就爱“瞎鼓捣的他”,遇到不明白的事儿,总要刨根问底;见到没见过的东西,总要想方设法研究个透。家里的许多东西都成了他手下的“牺牲品”,为此,他没少挨父亲的打。“话说回来,要是没有这股‘瞎鼓捣\’劲儿,可能也就没有现在的发明了。”谈到这些“趣事”,杨旭驰自豪地一笑。
1995年,摩托车是村民们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在热闹的集市上,经常会发生摩托车被盗的事情,大家伙对此怨气颇重。“在当时,摩托车也是很‘金贵\’的东西,弄丢了对一家人来说都是大事”。杨旭驰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他便想着能不能制作一把摩托车专用防盗锁。说做就做,此后的几个月,杨旭驰画出了这种锁具的样图。但是,要找一家工厂制作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事。为此,杨旭驰和妻子在周边的县区跑了整整一个月,“好多锁厂制作的不够精密,制作出来的锁具不合格。”最终,杨旭驰的锁具生产成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但因种种原因,他的这项发明并没有申请国家专利。
在生活中,杨旭驰常常通过一些细节上的改动,让自家的农具用起来更方便省力,也曾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加热系统和保温系统做过研究。“生活中不乏冷嘲热讽的人,也有不少人说我是个‘疯子\’。”
一次偶然之行催生发明灵感
2008年的夏天,杨旭驰从礼泉坐车回咸阳。在此期间,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走到杨旭驰身边的空位,向他说道:“师傅,不好意思,咱俩能不能换一下啊,我得坐在窗边。”杨旭驰一边给对方让座,一边问道:“咋啦?还非得坐窗边上。”年轻男子解释说自己晕车,只有坐到靠窗的位置才舒服。这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一段对话,却在杨旭驰心里激起了一阵涟漪,“既然这么多人因为晕车而难受,那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可以防晕的东西呢?”随后,在和一位老师交谈后,更是坚定了杨旭驰搞这项发明的决心。
曾经有过8个多月学医经历的杨旭驰,在查阅资料后发现,人耳部的半规管是人体的“平衡器”。“人之所以会晕车,就是因为‘平衡器\’不平衡了。”杨旭驰边说边向记者比划着,人在乘车时,汽车震动时产生的次声波和人体的平衡器(耳朵)产生的声波发生了共振,这就导致人产生了头晕、无力、呕吐等“晕车”状态。
找到导致人晕车的原因后,杨旭驰开始着手制作防晕耳机。但妻子却对他的这项发明持观望态度,这让杨旭驰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就这样,杨旭驰背着妻子买来磁片和所需的各种材料,偷偷地做起了实验。经过几百次的推翻、重来后,他终于制作出了两套耳机。随后,他又在西安、咸阳、乾县、泾阳等地找人作测试。“有时候在班车上碰到晕车的人,让他们试一试,人家都觉得咱脑子有毛病。”说起测试,杨旭驰有着一肚子的心酸。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反复实验、研究、制作,杨旭驰的“防晕耳机”最终成功了。
去年10月,杨旭驰将自己的“防晕耳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并于今年6月份收到了国家专利证书。他说,获得专利后,他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正在联系寻找合作资金和生产厂家,希望能将产品尽快生产出来,并推广应用,使更多人享受到这种装置的便利。
采访结束时,杨旭驰说:“我自己的梦想就是去追求别人不走的那条路,实际生活中存在但并没有人去做的事情,而我就要做填补这个空白的人。”(B)(15)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辛建斌通讯员张建宁在旬邑采访,认识了老张,老张现年届七旬,说话快言快语,办事干练果断,可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却有人给他送了一个“傻帽”的雅号。听人说,自幼酷爱读书的老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走...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