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貌。钟志德 摄
GDP总量727.88亿元,位列陕西三甲;增长率1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咸阳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可谓“一马当先”。这个在人们传统视野中的轻纺城市,如何能在经济环境的动荡中调整产业结构、平稳迅速发展?其有效经验对其他地市又有何借鉴意义?
陕西日报记者 李龙飞 梁潇 实习生 樊星 通讯员 刘峰
13.7%的经济增速,727.88亿元的生产总值,咸阳,这个在人们传统视野中的轻纺城市,上半年如何能在经济环境的动荡中一马当先?
民营经济:“半壁江山”的忧患意识
8月29日,记者来到咸阳科隆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在一期厂区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进口自意大利等国的数控车床,对橡胶、聚氨酯等原材料进行快速加工,生产出密封件。“这种新型工艺,摆脱了以往必须使用固定模具生产单一零件的老套路,效率大为提升。”公司行政人事部经理任瑞婷说。
这家公司,是专业为煤机制造高品质密封件的民营企业,也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在1996年靠4100元本金起家的企业老板邹威文,谈起为什么要不断创新,开拓市场时说:“说到底,民企有生存忧患意识,注重市场反应。我们在全国各地和煤机厂家直接联系,根据客户的需求共同开发产品,因而获得了很大的认可。像三一重工这样的知名企业,90%密封件都由我们公司提供。”
“咸阳的发展,一直与民营经济密切相关。过去,咸阳出现了如505、步长等一批著名的民营企业。那时,民营经济虽然也受到重视,但咸阳对如何引导其做大做强,并没有明晰的想法。”西安市社科院研究员康志祥分析,“而近年来,咸阳有意识地在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为民企、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并引导其立足关天经济区核心区建设、东部产业转移等机遇,自觉地抓稳转型方向,盘活市场增量。”
近几年,咸阳市以县域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建设民企园区,鼓励全民创业。上半年,咸阳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68.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9.95%,同比提高0.83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平均规模4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7亿元。
民营经济的灵活机动,重视市场、创新,正好和咸阳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不谋而合。目前,咸阳正在积极争取国内民营100强企业来咸发展,并着力打造民企园区,鼓励全民创业,激活市场主体。政府向市场放权,少干预、多服务,市场配置资源愈加顺畅,民营经济“半壁江山”对咸阳经济的推力也更为明显。
纺织产业园:“轻装上阵”的复兴路
数十年来,咸阳因国棉一厂、二厂、七厂及陕棉二厂、八厂等大中型国有纺织企业的存在被称为中国“纺织城”。全国劳模赵梦桃,更成为中国纺织人精神的标志之一。
但记者于2011年前往原国棉一厂采访赵梦桃小组时,时称风轮纺织的厂区设备老旧,棉絮横飞。走进车间,机器轰鸣,噪音震耳欲聋。采访期间,车间的换气扇出了故障,棉絮很快就充满了车间旁的办公室,沾满了人的头发。
作为曾经名动全国,稳居咸阳支柱产业之首的咸阳纺织产业,为什么会在东南沿海纺织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举步维艰?
多年来,咸阳纺织产业仅生产纱、线、坯布等初级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并因国有纺织企业负担沉重、纺织品出口严重受阻、产品结构不合理且产业链条较短,咸阳纺织的“困局”似乎十分难解。纺织工业甚至一度被当做落后产能,濒临淘汰的边缘。(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白良村是秦都区双照办的一个行政村,西与兴平市南位镇接壤。相传在很早之前,白良村西头有个蓄水的涝池。这里原本是一个小水坑,有一天,一条又大又长的白蛇在这里喝水,后来不知怎么死了,人们就在这块地方...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