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相关信息。 本报记者 包鑫 摄
高校毕业生在市人才交流中心投递档案。 本报记者 包鑫 摄
本报记者 王军政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今年,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一年,预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699万人。咸阳市就业形势面临着什么样的情况,咸阳市又将如何扶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形势 岗位需求缩减 择业亦需理性
化解就业压力,不断延续的政策措施和成熟的就业促进机制,是有效应对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的稳压器。
2013年,咸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全国全省一样,总量压力继续加大,就业任务更加繁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市人社部门表示,从高校毕业生总量看,今年,咸阳市预计回咸报到的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比去年增加2000多人,加上去年未就业毕业生,预计将有1.4万名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在此情况下,咸阳市就业途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政府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仅就今年全省公务员招录来讲,比往年减少三分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更加狭窄。加之,企业用人需求减弱,岗位减少,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毕业于西安一所民办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李昕,这几天专门来到市人才交流中心咨询、报到。在同宿舍的6个同学中,有2个人选择了继续深造,她和同寝室的刘虹都回到了家乡咸阳,期待找一份称心的工作。
从今年2月份开始,李昕就开始忙着找工作,网上投简历、参加学校招聘会,次数不少,但是有回音的却寥寥无几。
她说,现在即便是名校毕业,工作都未必好找,对于她们这些文科女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实在不行,就回县城考上一家事业单位。
和李昕的退而求其次不同,刘虹就比较执著于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当老师。她曾经成功在西安找到了一份幼稚园老师的工作,可家里不同意,因为嫌是“临时工”,于是她也和室友一起回咸阳“碰运气”。
经历过迷茫、挫折,同宿舍的女生大都有了去向,对她们俩人来说,目标依然在前方。
面对就业诸多不利因素,咸阳也有着有利条件。
多年来,咸阳市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例如,坚持周四劳动力集市日、周六人才招聘例会制度,举办各类人才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不断完善就业见习制度等,保持了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过去三年,咸阳市累计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7万人,总体就业率保持在88%以上,2012年达到了91.3%。一个成熟的就业促进机制正在成为推动咸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稳定器。
采访中,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便是优势和热门的专业应届生,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下,也要审时度势,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慎重地迈出社会实践的第一步。
在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马建炜表示,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确保就业率达到85%以上。
破题 公共服务引领 多元择业促动
化解就业压力,不仅需要政府服务的日益完善和就业渠道的丰富多元,传统就业观念在社会层面的转变也迫在眉睫。
最近,人社部启动实施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在拓宽就业渠道中,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招聘和西部志愿者等专项计划。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一批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依托基层服务平台,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行重点帮扶,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每三个月为其至少提供3个以上就业岗位信息。
在咸阳,市人才交流中心目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档案托管、转正定级、职称评定、落户、社会保险代收代缴、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就业见习申请等二十余项。
记者了解到,在7月份毕业生报到的高峰时段,市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时间从上午8:30到下午6:00提供就业服务。
为了做好就业服务,市人才交流中心自主研发的“咸阳市高校毕业生网上报到系统”,对咸阳人才网改版升级,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系统”等服务模块;目前已经开发升级了“咸阳市高校毕业生网上二维码报到系统”,完善了各县区毕业生报到审核用户管理登录窗口,今年,全部实现自动统计取代手工统计,为毕业生报到提供方便。
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别立华介绍说,中心通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大学生引领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创业培训、高校毕业生专项活动等促进毕业生就业。
目前,全市确定就业见习基地66家,就业见习单位531家,发布就业见习岗位13800余个,定期进行回访调查,确保每名见习毕业生都有合适的工作岗位,确保登记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每人享受一次就业、创业、培训或见习。
公共就业引领,见习就业提升。虽然就业服务不断完善,然而,“男生比女生好就业,理科生比文科生好就业”依然是就业中一直存在的现象。2013年,女大学生第一次被纳入了就业困难群体。
为此,咸阳市对困难毕业生托底服务,优先登记发证、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为每人最少提供3个以上就业岗位或提供就业创业培训、贷款扶持和就业见习岗位的帮助。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劳动保障协理员时,安置困难家庭毕业生达到32%。
家住旬邑县的张力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这些天正和同学一起在市人才交流中心填报择业援助意向。她说:“想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实在太难了,我本来就挺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现在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我就知足了。”在她眼里,之所以选择师范类院校是因为她觉得教师这个职业相对稳定。
相比之下,毕业于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家住武功县的何瑞华,虽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却有着共同的想法。
小何曾在一家私企工作过,后来辞职,复习报考公务员,去年因为几分之差落榜了,今年他继续参加考试,现在还在等待成绩。他认为,进私企没有公务员“铁饭碗”稳定,有一份体面又稳定的职业就是自己的目标。
大学生就业难,同样还有观念方面的原因,一些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潜意识地把事业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这不仅是理念的问题,也是孕育在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一位多年从事人社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公务员、事业单位“热”度难下,另一方面,企业的技能型岗位、社会的公益岗位却“冷”若冰霜。就业难的最大问题是就业理念转变难。他说,大学生按照市场客观要求,克服不合时宜的、错误的择业观念,树立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的就业理念,在就业市场上前途就会一片光明。
别立华主任建议应届毕业生,珍惜每一次求职的机会,不要太挑职业和岗位,下决心从基层干起,首先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工作热情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启示 就业模式转型 小贷支持创业
化解就业压力,解决存在于机制、观念、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创业带动就业,不仅是发展模式的转型,也是解决“就业难”的关键。
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多多,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学生从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纸上谈兵”;部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适应,以及目前还存在于深层次的就业机制等问题,这些都是面临的直接问题。
毫无疑问,创造更多的岗位是解决就业矛盾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咸阳市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鉴定补贴、见习补贴、求职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持体系。
市小额担保中心主任崔舰认为,以创业促就业,推动就业模式转型,就是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就业问题。
对此,咸阳市全面落实和完善注册资金、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落户等创业扶持政策,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毕业5年以内符合规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可在当地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
市小额担保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小额担保贷款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一项重要扶持政策,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的项目主要是除国家限制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的项目。
凡需要小额担保贷款的个人自愿申请,经户口所在地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初审推荐,各县市区小额贷款担保办公室进行贷款资格审查、资料核实,联合经办银行对贷款项目进行考察评估,对符合条件的,各县市区小额贷款担保办公室承诺担保,经办银行办理贷款手续并发放贷款。
目前,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咸阳市先后涌现出了大批大学生创业典型,乾县自主创业大学生任涛开办银桥乳制品经销部,代理销售银桥、银鹭、香飘飘等多种品牌,吸纳就业30余人;三原县自主创业大学生刁龙经过市场调研,筹集资金创建了集关中驴繁育、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场,吸纳就业4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累计为大学生发放小额贷款6403笔,发放金额3.5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量的15.6%,吸纳和带动就业近2万人。其中,今年发放大学生创业贷款519笔,金额3633万元。
崔舰表示,针对大学生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心选择确定市场前景好、操作性强、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积极争取工商、税务等部门支持,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降低创业门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B)⑧
新闻推荐
8月9日,刚刚回国的维和官兵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合影留念。当日,中国第十五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圆满完成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后,首批轮换交接的118名官兵乘专机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据悉,第二批100名...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