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友言教授专注于书法创作
清风荷韵 温友言 作
温友言书法
本报记者 杨波海 赵鹏 任莹
见到温友言先生是在他位于西安市唐延路的工作室,一进门,记者就被墙上的字画所吸引,书法、油画、国画作品皆有,一室墨香令人心旷神怡。在采访的空隙里,不时有人来拜访温教授,他们或来欣赏、交流书画,或是慕名而来一睹这位能书能画,又能教书育人的名家风采。
“书画作品不是简单的用毛笔刻画出事物的形态,它更需要在一勾一勒间赋予事物生命,从而表现出中国画的神韵和文化精髓。而这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潜心研究古今各家各派的风格技法,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在谈到自己对书画的认识时,温友言教授说道。
从文化名门走出的书画家
1941年,温友言出生于三原县北城西潭巷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辈在明朝时期曾经出过五位进士,先辈是清代著名山水画家温仪,父亲温宾阶先生为近代三原大儒,与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相熟。深厚的家学渊源和三原的地域文化从小滋育了他。幼年时期,温友言就对书画有着浓郁的兴趣和爱好,青年时代,习字作画几乎成了他每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父亲告诉我,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必须过关。”父亲的教诲,在温友言幼小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早年,温友言拜父亲好友茹欲立先生为师,学习魏碑,每日临摹茹先生的手稿,《千字文》、《兰亭集序》……这些,温友言不知道写过多少次,就在一遍又一遍的临摹与创作中,温友言不断总结不同字体的书法特点。后来,温友言开始学习作画,家里没有学习素描的石膏像,温友言就将家里的花瓶用白漆一刷,比照着学画。在外工作的姐姐知道后,专门买了两个人物石膏像给他。回忆起抱石膏像回来的情景,温教授很激动,“当时我才十三、四岁,拿到石膏像的那天刚好下雨,为了不让它被雨淋湿,我就把衣服脱下来,包着石膏像。结果回到家的时候,全身湿透,重感冒,在床上躺了一个多礼拜。”
进入大学后,温友言开始遨游于中外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古今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同时,也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培养和提高了他对书画艺术的分析、认识和表现能力。也是从那时开始,温友言开始意识到作为一名书画家,只有将艺术深入到生活,深入到群众中,才能使艺术根深叶茂。
在生活中汲取书画源泉
从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温友言有过几年的记者生涯,后又返回学校任教,为学生讲授《中国历史文选》、《古文字学》等课程。多年来,温友言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曾多次深入工厂、农村、油田等地方体验生活,用画笔去描绘、去捕捉那些生活中的平凡之美、自然之美,而这些经历使他的书画功底更加深厚。1986年,温友言在陕西书画家中最早在北京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之后,他又相继在山东、河南等地举办书画艺术展览,引起了很大轰动。
温友言书画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既立足于传统,又另辟蹊径。他奉行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庄子的“大朴不雕”,更服膺宾虹的“自然之美”,在书画艺术中追求自然朴素的美感。在他的笔下,不论是雪中的红梅、常青的松柏、傲霜的秋菊、挺拔的翠竹,还是危崖独立的苍鹰,昂首长鸣的雄鸡,枝头跳跃的黄雀,尺幅之间无一不是表现高尚的情操和昂然的精神风貌。而他的篆书严谨古朴,厚重有力,给人以石刻木雕之感,似有邓石如、吴昌硕的风韵。行草外柔内刚,秀美洒脱,舒展而不散乱,厚实而不拘谨,耐看、耐品,具有何绍基、翁同龢的神采。为此,他的书法运笔沉着,出锋处极注重蓄势,与行处皆留,老到酣畅,且时有断笔、颤笔、枯笔,于涩中见重,在拙处寓巧,直追历代书法家所梦寐以求的“无粟不曲”的艺术化境。
让中国书画艺术走出国门
1995年,温友言的个人书画展在美国奥马哈美术馆隆重展出,美国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各地的华人华侨,数千人参观了展出。《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对此进行了报道,高度评价了他对弘扬中国书画艺术所作出的贡献。此后,温友言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多次受邀到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进行讲学。
2000年3月,温友言应邀到加拿大蒙特利尔道森学院艺术系讲课。为了进一步引发加拿大师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温友言选择了他们认为最难画的人物画。只见他用纯熟的用笔、准确的造型,耗时两个多小时,便生动、逼真地完成了一幅模特的半身肖像。当这幅人物肖像完成时,在场的学生无不感到惊讶:“温教授只用了一大一小两只毛笔,一些墨汁,两三管颜料就能画出这么漂亮的人物,不是油画但达到了油画的效果。中国画太神奇了!”不少学生对温友言竖起了大拇指。
提起加拿大的这次讲学,温友言教授很感慨:“当时,在外国的美术史上,从没有中国美术史的位置,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缺憾。我只希望借那样的机会,使中国画正式走进加拿大大学的课堂,让他们领悟到中国画的精髓,更让世界看到中国艺术的魅力。”
温友言教授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复旦大学主讲《于右任的书法艺术论》,并主持于右任国际学术研讨会。去年三原县修复部分古建,他欣然为之题书“关中上郡,三辅名邑”,并撰书了两副楹联,其一:“朝阳辉映,人文育灵秀;紫气东来,河山绘新图。”他以自己独有的乡情墨韵,表达了对故乡的赞美和热爱。(B)(12)
小资料——
温友言,陕西三原县人,西北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先后任西北大学艺术系主任,文学艺术传播学院院长,美国克瑞顿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陕西汉风书画院院长等职。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大展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北京和全国10多个省市举办个人书画展。曾应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讲学,并举办个人书画展,其艺术作品为许多国家的大学和博物馆收藏。
新闻推荐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陈钢郑昕关桂峰李劲峰李荣)入汛以来,多地出现强降雨过程。一些省份持续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城市遭遇强降雨。城市下水管网设施是否完好、排水是否通畅,关系城市安危。近...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