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芸 实习生 姬雪娇
编者的话: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也是一家人的心头宝。一旦小孩得了病,全家都要大动员,而儿科医生也成了临床医生们最不愿意呆的科室,因为家长们对医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这无形中增加了医生的心理压力。而他,罗冬冬自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病区成立之初就从骨科转到了儿科,他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把这里患病的小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百般呵护。能看到孩子们脸上微笑,就是他最大的安慰。
走进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病区,这里温馨的布置让人倍感温暖,病房内时不时传来小朋友们稚嫩的笑声。在这里,几乎没有发生医患之间的纠纷问题。因为,所有的陪护家长们都可以看到并感受到医生的辛苦。
罗冬冬回忆说,今年六月医院成立小儿外科病区,当时很多医生都不愿意来儿科,认为儿科压力大,环境比较吵闹,家长们对于小孩的康复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也有些家长们可能会因为求医心切不好沟通。那时,他考虑到咸阳地区确实没有一家权威的外科科室,孩子们看病都要去西安,医保报销也不方便,于是他毅然服从医院的调动,来到了这里,担任小儿外科病区的主任。
“罗医生每天都会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医院,下班也特别晚,他每天还来巡房四五次,我们看着都觉得辛苦。”,陪护女儿住院的高女士在提及罗医生时感慨。
在罗医生的记忆里有一个从礼泉来的五岁的小女孩小叶(化名),经过检查发现小叶双臂桡骨粉碎性骨折。按照常规治疗就要进行手术,即使是西安的大医院也不例外。“我们不能为了自己图方便、省事,而不考虑到手术以后会对孩子的影响,况且病人家境并不富裕,一旦手术,必然产生高额的治疗费。”罗医生于是决定对小叶进行复位治疗。住院当日就进行了第一次复位,基本到位。随后还进行了3次复位,第四次复位完成时,已达到医学上功能复位的标准。这时问题就摆在了罗医生面前,是就此打住,还是继续进行第5次复位,如果第五次复位,效果还不如现在怎么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罗医生下定决心,进行了第5次复位。好在,一切顺利,复位结果让他自己和小叶父母都很满意,达到了医学上的解剖复位标准,复位近乎完美。
采访当日,记者了解到,罗医生8岁的儿子当天发高烧,他此时已经在医院忙碌了一天,还没来得及回家看一眼生病中的孩子。
其实,像罗医生这样敬业、执著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而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患者能了解、理解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体谅白衣天使,使医患关系回归和谐!(F)(2)
新闻推荐
刘星说自己如果上学走了,回家的机会就少了,现在她只想利用假期好好照顾父亲。本报记者马沅聪几年前父亲突发脑梗,生活需要人照料;而在临近高考的前十几天,母亲在一次赶集的路上突遇车祸,永远地离开了她...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