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龙
“鸟鸣山愈静,风动松涛涌,碧海穷目力,青峰入白云。曲径通幽处,花香沁人心,拨开榛莾林,绿波卧黄龙”。忘记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但是用它来描述黄龙县的美丽,十分确切。
黄龙县是三秦腹地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结合部的一片秀美山川,堪称生态文明的典范。素有“绿色明珠”、“天然氧吧”之美称,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是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中华蜂蜜之乡”,陕西省苹果基地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南距省会西安200公里,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90公里,全县面积2752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高达91%,属全国八大防护林区和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
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丰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色迥异:春看山花烂漫,夏望青山云海,秋赏层林尽染,冬观银装素裹。年平均气温7.6—10.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犹如天然空调。年均降水量563.9毫米,气候润而不潮,干而不燥,动植物体系独特,种类繁多。有野生脊椎动物224种、植物1012种,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等五种,二级保护动物灰鹳、天鹅等14种;林特产品众多,山珍野味数不胜数,羊肚菌、松茸菇、土蜂蜜最为珍贵,还生长有300多种药用植物。独特超凡的生态环境,使黄龙山日渐成为都市人群避暑纳凉、踏青吸氧、探险狩猎、回归自然的“休闲乐园”。同时,黄龙县土地面积广,现有耕地38万亩,“四荒”地20万亩;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多种粮食作物,盛产玉米;地形结构丰富,是多种干鲜果的最适合生长地,核桃最负盛名,另有苹果、花椒、板栗、沙棘等众多特产。更宝贵的是,这里远离大中城市,没有工业污染,正在成长为陕西省重要的生态食品基地,每一种特产都是生态产品,是经得住考验的绿色环保食品。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黄龙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发掘出土的5万年前“黄龙人”头盖骨化石是有力的证据。在黄龙县众多馆藏文物中,有一件全国最大石斧,被学者考证为轩辕黄帝遗物,认为黄帝部落起源于黄龙山。所以,在黄龙每走一步,你都有可能踏上黄帝的足迹。黄龙还是著名的移民县,境内人口来自全国9个民族24个省区,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在这里水乳交融,造就了黄龙人开放、包容、直爽、好客、不欺生的良好品格。也形成了多元化、地域性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整理出17类87项,其中最具地域特色的是黄龙猎鼓和根雕艺术。解放战争中围城打援的典范战例,著名的瓦子街战役就发生在黄龙县,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红色旅游的胜地。
生态强县、产业富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近年来,黄龙县大力实施“生态强县、产业富民、项目带动、社会和谐”发展战略,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业,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据人民网西安5月8日电经记者向富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政工科马主任证实,5月7日下午,富县沙梁中学九年级十一班学生卢某(16岁)和马某(15岁)在课间因琐事发生争执,上课后卢某用一把折叠刀将马某脖子割伤。随后...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