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伟哉胡公魂兮归来——《安定先生胡瑗》序

来源:延安日报 2013-03-01 17:21   https://www.yybnet.net/

同乡学人闫晓斌先生主编的《安定先生胡瑗》一书告成付梓,约我作序。我深感荣幸。该书所推崇的安定先生(祖籍今子长县,北宋时陕西安定堡),是我的同乡先贤,被史上誉为“宋初三先生”之首的伟大教育家、理学家、宋学开山之祖——胡瑗。能为弘扬他的历史功绩和不朽精神写点文字,让后昆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其伟大人生,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我当恭敬应允,欣然为之。

过去,我对胡瑗先贤在我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略有所闻,但并不知他的祖籍竟是安定堡。2006年冬,我的同乡老领导,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的王巨才先生,从北京给我寄来一本《延河》文学月刊(2006年7月号),并附信谈及其中他的一篇新作《泰州去来》所写的故乡先贤安定先生。同时,让我在延安多做宣传,扩大知晓范围,以挖掘家乡厚重的文化渊源。我拜读此文十分震惊,又对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愧疚。但更多的是为有这样一位载誉青史的儒学楷范、同乡先贤而倍感荣耀。之后,我便与延安日报张春生总编联系,请他在《延安日报》转载此文,他欣然赞同。为使标题更为醒目明了,不至于被时下的“看报看题”者忽略正文要旨,我电话请教王巨才先生,提议将原篇名《泰州去来》改为《泰州访安定先生胡瑗》,先生同意我的想法,并由我写了一段按语,加在篇首以提示阅读。此文见报后,在延安,特别是子长籍乡人中引起不小轰动,都为延安古代曾有这样的鸿儒泰斗而自豪。有几位文友激动地与我交谈:啊呀!原以为安定自古武将辈出,想不到文豪更为显赫。看来对文、武的社会惯性认识是有偏颇的。

子长县自秦时置上郡阳周县到宋初置安定堡,后升置安定县,地处边塞,战乱频仍,志乘存世缺罕。有记载者,明代南鹤、南凤、薛文周、史友图等均为朝中知名文臣。世人常言:“文韬武略”。其实是文韬为根基、武略树功业。清人赵藩在评价诸葛亮七擒孟获用兵策略的一幅名联中言“从古知兵非好战”,可见知兵在谋而不在武。范仲淹镇延州战西夏,胸中自有甲兵百万,其实是个名震朝野的文宦。胡瑗先生入仕之初,也曾任数地军事推官,并撰有《武学规矩》。继而立教昌学,为朝廷广培人才,从治国兴邦的大层面、大方略上资政辅国。可以说其政治主张和大批门人的兴利除弊理念,对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改革产生了积极地助推和影响。民主革命时期,以谢子长为代表的子长将军们,哪一位不是凭文化接受了先进思想的启迪,从而靠武装斗争实现理想抱负。因而,贤达无须简单分文武。

胡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实践用现在的眼光看,似乎不以为意,但在九百多年前的宋代社会背景下,一改儒教经学沿袭规范,首创“苏湖教法”,使学理与时政结合,明体达用、分斋施教,这是有重大突破和划时代意义的。这种治学育人与施政治国结合的理念不仅受到当朝的认可推广,也为后世教育理念和体系的完善开了先河,具有普遍规律与深远影响。这对正确处理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关系,分科别类,必修、选修结合奠定了科学基础。这要比西方高等学府的分系科教育早数百年。后世的教育实践,充分证明了胡瑗教育思想的重大历史贡献。

胡瑗的祖上世居安定堡。

此地能孕育胡氏这样的读书取士家族,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宋时的安定堡是延州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前沿堡垒,也是人才聚集,经济贸易、多元文化的相对繁荣之地。宋朝统治者因袭唐代,也崇尚佛教,曾派大批僧侣开辟北线西行取经之路,想效法大唐,通过佛教重振国势。自东汉以来官方引入佛教,兴起洛阳佛都,及唐时龙门佛教石窟形成规模,向北连接始于魏晋、唐宋集大成的大同云冈石窟。这条由北线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向西北中转延伸的接点便是位于安定堡东数里地的普济禅寺,也称石宫寺。该寺院始建于魏晋时间,兴盛于宋初。寺内现存一通《总昭方号之图》碑,遗存禅师塔和众多佛窟造像,其佛学研究价值充分证明,这里在宋代不仅是一个规模可观的佛教道场,更是一个庞大的佛学人才培训场所。碑刻中反映出,当时西北地区的许多佛教寺院的方丈、住持、高僧大德,都是经过这里培训受戒之后分赴各地任职弘法,其宗门、世系、法号一目了然。清雍正、道光本安定县志对此也有记载。在当时,佛教活动盛况如此,也体现着官方的态度、民众的认同,也能反映出当地经济的繁荣和承载能力,以及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造就胡瑗祖父胡修己这样的儒学之士,并效命朝廷,赴南国海陵为官,当在情理之中。胡瑗在这样的家庭中出生、启蒙,其所受的文化熏陶,自不待言。在石宫寺的另一块题壁碑记中,还能看到南宋时期安定堡普济禅院与胡氏族人胡伯春的土地界限记载。这也能从侧面证明胡氏族人后来仍在此地活动。

由于胡瑗在历史上的显赫

地位,其后人便以“安定门”(也称“安定堂”)胡氏为荣,以示与其他胡姓的区别。我曾经结识过一位湖南的胡姓先生,他知道先祖为胡瑗,但不知“安定堡”为根本源头,也说不清楚是多少世孙,回乡后便向老辈人请教。后来,他托人给我捎来祠堂中供奉的“安定门胡氏”牌位照片和数张族谱照片,信中称我为“老乡”,说有机会一定要来子长县寻宗。

还有人将唐代甘肃的“安定郡”(今甘肃泾川县)与陕西宋代“安定堡”相混淆。甘肃的安定郡,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安定城楼》,借古喻时,抒怀明志,被尊为唐诗精品,安定郡从而闻名后世。此与陕西安定堡后来升置的安定县风马牛不相及。明天顺五年(1462年)李贤等所纂修的《大明一统志》记载陕西安定为:“唐鄜州洛交地,宋庆历中始筑安定堡,属延川县,金仍旧,元初升为安定县”。记载甘肃泾州为:“秦属北地郡,汉晋皆属安定郡;后魏始置泾州,取泾水为名;隋大业初改安定郡,治安定县;唐复为泾州,天宝初改为安定郡;宋改彰化军,金复为泾州,改县曰泾川,属平凉府”。可见宋时甘肃安定已成为“彰化军”。嘉靖壬午(1522年)何景明纂修的疆域地理典籍《雍大记》(古代陕、甘、宁均属雍州之地,州治在今陕西凤翔县一带),对古代陕、甘所隶的两个安定县的建置沿革演变记述的也非常明确。均表明,宋时的安定堡自古只有一处,而甘肃的安定郡,唐之后已不存在,毋庸置疑。也难怪,曾有人把谢子长将军误为古甘肃安定县人,但终归得以澄清。我想,在胡瑗的祖籍研究中,读者不应再犯这样简单化的错误。

话题绕远了,还是言归正传吧。我们首先应敬佩子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诸位领导对胡瑗文化挖掘研究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此项事业一经列入重要日程,便组建专门机构,多次派员远赴如皋、泰州、苏州、湖州、曲阜、泰安等地实地察访、收集资料实物。同时决定在县城修建胡公祠和安定塔,将此作为建设“文化子长”的重点工程,以彰显这位杰出乡贤的功绩,弘扬其精神文化遗产,启迪后昆。当下,建筑工程即将告竣,新编纂的《安定先生胡瑗》一书业已成帙,实属可喜可贺。

其次,应感谢《安定先生胡瑗》一书的编者,历时五载,呕心沥血,慎而求精,为读者呈献出这份上称的精神大餐。其功其德莫大焉。纵览全书,以史为据,严谨求实,文辞简约,注释完备。以“生平篇”、“行知篇”等八个篇目为经,以古今志表、评述、研讨、题赞诗文为纬,相得益彰,互为印证,使普及与深化相结合,既有可读性,又不失考据功力。同时还收录了安定先生的诗文、年谱、世系表、研究文献目录等,这为今后的挖掘和深入研讨工作提供了可贵条件。此书将对纪念、传承胡公精神,振兴子长,发挥巨大作用。

子长是胡瑗的故乡,也是一方闻名于世的热土。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在瓦窑堡(今子长县城)建立红色首都,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在此组织东征,号召全国抗日救亡。子长在民主革命时期涌现出了以谢子长为代表的十位将军和数千英烈,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可谓人杰地灵,前仆后继。现在的子长,科学发展成就显著,城乡统筹面貌一新,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一切,只有亲临子长,才能切身感受。胡公在天有灵,也当欣慰焉!

伟哉胡公,魂兮归来,桑梓荣昌,政通人和,莘莘后昆,遗风谨承,起凤腾蛟,各领风骚!

樊高林

新闻推荐

辛亥革命:孙中山为何要坚持定都南京?

开国定都,一向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大凡开国定都总要考虑当地的地理形势和交通方便与否等因素。西汉定都长安,因为关中号称天下膏壤,地势险要,挟制东方郡县好像按着别人的脊背。东汉定都的洛阳虽然...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做一名好医生2013-03-02 17:21
评论:(伟哉胡公魂兮归来——《安定先生胡瑗》序)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