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宋师傅安装好呼吸机后,医护人员仔细询问情况。本报记者 马沅聪 摄
一条微博,打开一扇窗,十年坚守,感动一群人。当丈夫和儿子来来回回在死亡线上挣扎时,是他们给这个家带来生的希望。
本报记者 马沅聪 实习记者 唐芸 任莹
2003年,丈夫因颈髓星型细胞瘤瘫痪在床,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儿子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脑瘫,但是却考上大学并在社区工作。7年后,不幸再次降临,儿子因为脊髓性颈椎病也瘫痪在床,朱建琳苦苦坚守10年支撑着丈夫、儿子,维持着这个家。“没想到,今年2月,丈夫用了10年的呼吸机竟然出了问题。”家住秦宝小区的朱建琳痛苦地说,这等于是断了丈夫的呼吸通道。
因为呼吸机价值不菲,即使修理也让这个家庭无力承担,为了维持爱人的生命,全家人及渭阳西路社区工作人员每天用24小时手捏气球的方式来维持其生命。就在举步维艰之时,朋友的一条求助微博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
一条微博求助,带来重生希望
22日上午,一台崭新的呼吸机抬到了朱建琳家里,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忙碌而小心地更换调试。
“这个呼吸机对我们家来说,真是救命的啊!”朱建琳双手颤抖摸着机器满眼泪水,“说实话,我们曾经一度很绝望!但是,现在好了,是大家的爱心让我们再次看到希望,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当我们从网络上看到关于朱阿姨家寻求帮助的微博时,立即联系我们飞利浦公司驻西安的工作人员,并在朱阿姨所属的渭阳西路街道办及当地媒体的协助下,第一时间核实并进行帮助。”该公司西北五省的经理赵斌告诉记者,这台呼吸机价值15万元,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更何况是朱阿姨。“但是当真真正正走进这个家庭,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一台机器,维系一条生命
当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售后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连同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护人员都参与到这次爱心行动中来,同样,让一家人感动的是,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还带来了1万元的爱心款及部分药品,同时承诺,瘫痪在床的宋师傅后续治疗费用,他们医院可以适当减免。
看着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将呼吸机安装调试好,为宋师傅接到呼吸口后,朱阿姨长长地出了口气。
一片爱心,撑起一家未来
“能这么快就帮到朱阿姨,也多亏了在咸阳日报社《健康人生》工作的朋友。”西安公司工作人员小程告诉本报记者,正是有媒体和热心人的爱心接力才让这个家庭能尽快走出困境。“社会上的好人太多了。”说起微博求助,朱阿姨很激动,“没想到一条微博,拯救了我们一个家。”
朱阿姨告诉记者,这10年间,周围的亲朋好友以及政府、社区,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给了他们太多的帮助。
“他们一家人真的很难,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渭阳西路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市、区民政局、卫生部门已为他们开通了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实行医疗“一站式”服务。其儿子住院期间,办事处不仅积极为他筹集了手术费,而且社区工作人员轮流照顾,同时,市残联还联系资助了一台康复支架,并将他纳入了阳光托管计划给予帮扶。(B)(15)
新闻推荐
学生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全家捐款本报讯(记者鹿韬)家住泾阳县白王镇崔黄村三组的王慧父亲王震怎么也没有想到,女儿的病竟然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昨日早上,他接过风轮小学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6万余元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