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大爱执着写春秋 ——记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延大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冯义朝

来源:延安日报 2012-09-04 23:08   https://www.yybnet.net/

在北京参加第二十届亚太肝病年会在农村为病人进行胃镜检查深入农村普查胃癌时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

今年五一,延大附院敲锣打鼓、披红挂彩,隆重庆祝一位普通医生获得了“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这在延大附院的历史上还是首次。然而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无不心悦诚服。他就是延大附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冯义朝教授。

“延大附院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就是冯义朝!”院长马柏林这样说。延安常务副市长、总工会主席也都如是说。

“他所创造的成功抢救奖和科研成果,至今无人能比!”医院同事内心里佩服。

“冯义朝从医几十年,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为病人服务上,要是现在补休假,休到退休也休不完!”知道冯义朝的人都这样说。

……

那么,冯义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口碑又是如何得来的呢?最近,记者走进延大附院深入采访。

一、勤奋好学,在冯义朝的人生履历上写下执着

上学的勤奋,两次人生打击未能阻止他求学若渴的心;工作上的勤奋,为攻克陕北胃癌,他执着地坚持了三十年,终于赢来硕果累累的金秋。

想约一下冯义朝大夫,希望他有时间接受采访,可是实在太忙了。电话的那头:“下周一吧,我这周的安排已经满了。”

如约来到附院消化科,护士长委婉地说:“我们主任很忙,找他的病人实在太多了,恐怕你要耐心等待了。”果然,等到好不容易见到冯大夫时,他还在办公室接诊病人,门口围着好多病人。好半天看到记者,他却说:“让我先把病看了,咱们再谈!”他把每个病人,都仔细看过,详细解释、反复叮咛他们要注意的事项,送走了病人。刚要开口说话,门口又来了三位学生:“冯主任,能不能给我们看看,这几天腹部不好受!”冯义朝又开始给她们检查,详细询问病情,进行诊断。他问得很细,很认真。“吃过什么东西?”“睡觉好吗?”“大便几次?肚子痛吗?”……

就在等候冯大夫的过程中,记者和护士长聊了起来。讲起冯义朝主任的故事,大家都非常兴奋,而且言语间流露出一种特别的自豪感。“我们主任上学时是一名特别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当主任更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好主任!”

冯义朝出生在关中武功县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在他四岁时就过早地去世,他从小就没有得到父爱;兄弟姐妹六个人,他是老五,全家生活只靠母亲一人劳动维持。所以从小,他就非常懂事,学习很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一直被老师和乡亲们看好。他念完村里的河道小学、河道中学,学校的老师给他很大的关爱和影响,因此他从小就树立一个宏愿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冯义朝经过二年的高中学习,迎来了第一届高考。冯义朝的勤奋好学,让所有老师都非常喜欢,大家都认为,他上清华北大都没有问题。然而,就在他高考前一个月,母亲得了肺结核咯血突然去世,给了他人生的第二次打击。冯义朝不敢相信这样的现实。忍受着心中的悲痛,他决心用成绩报答母亲的在天之灵,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他迅速投入高考,考出了好成绩。他所在的河道中学这年高考曝了一个冷门,62名同学就有40多个同学考上了大学。而他们的老师,却都没有大学毕业,有的甚至是高中毕业。在报考志愿时,冯义朝由原来选师范院校当一名教师,改变志愿选择了西安医科大学。“母亲的突然去世,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发生了改变,由当初的想当一名好老师,转变为当一名好医生。”

“母亲是一个胸襟非常大的人,她忍辱负重,肩负着全家生活的重任,尽管非常困难,但从来没有喊过退却,把我们兄弟姊妹们拉扯大。我的妹妹本来学习很好,能考上大学,但是因为母亲突然去世,停止了学业;大哥、二哥、大姐、二姐,因为家里贫困早早辍学就参加劳动,给我创造了学习机会。姨妈家很穷,但是也想方设法支援我。所以,我考试从来没有下过95分。”说起这段家史,冯义朝百感交集。

还有一件事,更坚定了冯义朝学医的决心。就在冯义朝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到西安市中心医院开始临床见习。一次,他看到一个18岁的女孩,在开手扶拖拉机时烧伤了,整个脸都肿得看不见,全身红肿,上身二度烧伤。冯义朝看老师给她换药时,要把她脸上、身上的硬结揭掉,女孩痛得直哭,经过一个周的治疗,伤疤退去,这个女孩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当他最后看到这个女孩子时,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这时,冯义朝从内心感受到震撼:“真想不到,原来烧伤成那么丑陋的女孩子,经过医生的回春妙手,变成了漂亮的女孩子。医生真伟大!”这时他从内心坚定了当一名合格医生的信念。从此,他抓住见习的机会,深入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科等科室,尽量多学习、多实践,他总是想方设法对病人好,不知疲倦地为病人服务。经过五年的医学教育,冯义朝再次以他的勤奋好学赢得了同学老师的认可。1983年7月份,

卫生部对全国医学院校进行的毕业统考,冯义朝得了90分。这年毕业时,全校20个班留校60人,冯义朝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其中当之无愧的一员。在分配他到哪里工作时,正好赶上延安刚刚成立医学院需要人,他二话没说就来了。“到医学院当老师,这正是我的人生目标。”

1983年8月13日,天气还十分炎热,冯义朝从西安出发,坐了十三个小时的敞篷车,到下午8点,太阳刚刚下山,报到以后,学校派了一辆吉普车将他接送到了延安医学院。当时的医学院还在筹建中,说是一个医学院,其实只有几孔石窑洞,由于没有什么业务,到了10月份,天刚转冷,他就被送到当时的延安地区医院内科上班。从此,开始了他近三十年的医学生涯。

“金眼科,银外科,婆婆妈妈是儿科,窝窝囊囊妇产科,糊里糊涂是内科!”选择科室时,冯义朝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性格,选择了最具挑战性的内科。那时候大夫很少,大家看病,没有多少检查仪器可以依靠,都是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靠观察和分析来作诊断。当时在延安地区医院,冯义朝也遇到了几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像内科的李卓孙老师、曲琳、许义彰老师,他们讲课很严谨,但又平易近人。特别是内科专家杨善清和高岳俊老师,对冯义朝是非常关心。一次冯义朝病了,她便让冯义朝睡在科室的床上。当时大夫很少,没有一线值班医生,主任很忙,他们便让冯义朝睡在科室的床上,照看科室,有情况处理科室的病人,但是还回家做了饭端来让他吃。从此,冯义朝便养成了习惯,回家没事,就来科室。

在老主任、老专家的言传身教下,冯义朝不仅学会了许多临床操作技能,同时也学到了老师们的高尚医德,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而冯义朝又是一位最乐于挑战难题的大夫。当时,在内科系统中,一般是第一选择是热门心血管专业,病源多,易出名,第二选择是呼吸,接着是肾脏、血液科、内分泌,最后才是消化。所以,搞消化是最没有人乐意干的专业。然而,冯义朝却不仅内科各专业都热爱精通,而且最终选择了以消化内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当一名内科医生是寂寞的,也是具有艰巨挑战的职业。他必须具有非常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要胆大心细。冯义朝说,我很感谢学医学了内科,它让我不

断超越医学的极限,寻找治病救人的真理。内科的疾病变化非常大,很多都是器质性功能性的混合损害居多,而且几乎都是全身性的损害,不是局部的病变,它的改变往往会是几十种症状。而内科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消化系统疾病,它从人的口腔到肛门,涉及肝胆胰胃肠等并且范围大,全身8大常见癌症中,如食道、胃、肝、肠、胰腺癌五大癌症都在消化系统,其他三大癌症是乳腺癌、宫颈癌和肺癌。随着科技进很发达,难度大的肝硬化引起的合并症包括七八种,如肝癌、脑病等。这就要求医生基础扎实,不断地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既要跟临床结合,又要结合相关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临床问题,不断学习总结再提高。

1983年,冯义朝把英国在伯明翰的《世界胃病大会上专辑》10多万字英文学术文献仔细阅读并翻译成中文同时也把自己阅读过的有关心律失常研究方面的多篇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而此时的冯义朝,平时能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英语,达到6级水平,经常阅读内科学、消化专业、内镜等方面的专著及中华系列杂志和有关专业的英文杂志,掌握国内外有关专业的新进展,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科研能

力。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的锻炼,已具备独立进行科研选题、设计、组织和研究工作。1984年,第四军医大学的马霄教授,来到延安创办了延安医学院,成为延安医学院首任院长,马教授针对陕北胃肝病发病率高的现实,主动找到冯义朝。当时,冯义朝并不认识这位学界权威。他请教马教授指导自己翻译过的英语文献看能否发表,马教授看到了他的翻译,非常吃

惊。就亲自找到冯义朝说:“你有这么好的外语和研究功底,最好跟我搞肝胃癌研究吧!”冯义朝知道马教授是一位外科专家,找他这样的内科大夫,搞肝胃癌研究,他非常感动,于是参与这个陕西省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而且一干就是近三十年。从那时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一直坚持到头发花白。为了研究陕北肝胃癌发病多的原因,他不怕当时条件艰苦,和课题组成员一起深入农村展开研究,为农民群众作普查、义诊。路费、伙食费等都是自己花钱,不向病人要一分钱。他们利用暑假期间,一下去就是20天到1个月时间,先后调查了胃癌防治30年。他也因此获得医院科技成果特等奖、延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冯义朝和惠起源教授常常下乡,老乡们见得多了,都非常熟悉。他们高兴地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还有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只要是他们来了,老乡们都会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块前来做检查。冯义朝是消化内科大夫,但是为了科研方便,他学会了很多,除临床

外,还掌握心电图、病理、X线,胃镜、B超等诊治技术,经过多年的历练,成为一个难得临床医技多面手。经过30年坚持不懈的调查,冯义朝和惠起源教授,先后合作撰写了近70篇科研论文,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们合作开展的《陕北胃癌三十年防治研究》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提名,这是延大附院目前获得的最高奖项。

多年来冯义朝一直参加省卫生厅重点科研项目“陕北肝胃癌综合防治研究”,省教委资助课题“胃癌高发现场一、二级预防研究”,和延安市科委资助课题“陕北肝胃癌高发区高危人群追踪观察”并承担主要任务,并主持延安市科委资助课题“延安市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防治研究”。近三十年来利用寒假、暑假先后十多次深入安塞、绥德、佳县、延长等县、乡、镇、村进行免费普查和卫生保健宣传数万人,总结论文40余篇分别发表在肿瘤、中国肿瘤临床、肿瘤防治研究,陕西医学杂志,西安医科大学学报和延安大学学报等,获业务奖30余次,(其中省级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等3项、2等奖2项,院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参加“胃癌的基础与临床”专著的编写,其中“胃癌的普查”由他独立完成,主编了《现代临床消化疾病诊疗学》。先后合作申请并完成省

级重点科研项目3项,获省级科研论文奖4项。1999年获延安市首届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延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0年获得延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二、大医精诚,在冯义朝的心中注定永无止境

他从毕业时的临床各种科室中,

挑选了最具挑战的内科。越有挑战,他越发奋,他自学了B超、胃镜诊治、病理诊断、心电图等检查技术,带领团队向微创介入领域不懈奋斗。在延大附院,冯义朝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领域,挑战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当年,克山病、风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但是肝胃病也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令冯义朝没有想到。内科的检查诊断手段非常有限,好多检查做不成。学科带头人曲琳因为年高调走了,年轻人中间还没有培养起来,冯义朝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他学会了胃镜等技术,而且只要有重病人急诊,虽然不是他主治,他也喜欢参与诊治抢救,想看看他们处理各种病人。当时,内科系统的学术风气不正,一些大夫总喜欢压制别人,抬高自己,会诊时,两个人会因意见不合吵架,闹不团结。因此事后,这些大夫都愿意跟冯义朝大夫诉说。冯义朝便会择机劝说道:“这个不能怪人家,人家会诊是给我们帮忙解决疑难问题来了,给咱出主意,想办法,实

事求是说了实话,和你的想法不一样,都是为了把病人治好,治好了病,病人感谢的还不是您吗?”经过冯义朝经常的周旋和引导,大家变得和睦起来,以后会诊的气氛在他的引导下好起来。此后的会诊大家都畅所欲言,使多种会诊变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病人诊治疗效的最好场所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延安专家队伍医疗人才的断档时期,冯义朝等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中坚力量,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凭借着好学不倦勤奋钻研打下的基础和向老专家、老前辈请教中学到的严谨治学的精神,冯义朝也养成了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特别是在跟同事会诊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冯义朝会查阅大量文献,把自己的对一些病变的独特见解在会诊时提出来供大家参考。1983年,他刚参加工作就主管了延安宣传部一位患有肝硬化晚期领导,在病案讨论时,冯义朝积极准备,查阅了大量医学文献,从发病原因、机理、诊治进展等,主动发言,将这个患者的病情,讲得一清二楚,整个讲了一个小时,他说完以后,再没有人说话,都同意他的意见,大内科主任高岳俊,对他这种善于钻研的学风极为欣赏,曲琳、杨善清对他非常支持,从此内科的学术风气逐渐带起来,一直保持到现在。也因此培

养出了一大批年轻的大夫。在冯义朝的坚持下,会诊成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机制,从此以后,医院内各种重大会诊都叫他参加,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冯义朝也不负众望,每次都能提出科学的方案,使病人转危为安。医院业务部门常把他作为重大疾病抢救小组长。冯义朝凭借着综合实力,成为医疗队伍中的多面手。这也一再激励他成为不断提高的动力,赢得了医疗界同行的信任和赞同。

冯义朝在干部病房干了整整十年,这是一个综合内科,当时他虽然已经掌握了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诊治,但是消化方面还刚入门,由于工作需要,“逼”得他补上了消化这一课。整个大内科,由于各个学科都补上了,所以在病案讨论中,他的发言常常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推崇。由此,他成为医院里,爱抢“破烂”的人,一些危重病、疑难病和少见病,他都喜欢看,接受挑战,不断提高自己诊治水平。

过去,内科最害怕的是发热待查,没有检测设备,常常很难确定诊断。有一次来了一位病人,因为发热几个月治不好,他一看非常像布鲁氏病。而一些低年资大夫,对这个病都没有见过,不知道咋诊断。当时,他也没有见过,但是,对这个病,冯义朝凭借决不放过的习惯,迅速查阅资料,结合病人发病特点和表现作出了准确诊断,使此类病人得到及时诊治痊愈。从此,这个病在医院的各科室的医生中有了共识,以后不再被误诊,得到了彻底的解决。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

1998年,大内科分成了八个专业内科,如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干部病房、感染科、泌尿内科和消化内科。冯义朝被任命为消化内科主任,他带领科室人员积极开拓创新,使消化科不断发展壮大。由2000年消化内科成立之初的一个病区35张床,发展到现在的集两个病区72张床、一个胃肠镜室、幽门螺杆菌检测室、肠疗室多个门诊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消化内科,年收治住院病人由原来的年300多人次到现在年1500人次,年门诊量达4多万人次,胃肠镜检查年检查治疗达1.5万人次等等。同时他带领科室努力追赶国内外先进的诊治技术,领导消化内科利用胃肠镜及十二指肠镜,率先在全院开展了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治疗术、染色内镜诊断早期胃癌、内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术等,合作开展了经颈静脉肝脏穿刺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出血和顽固性腹

水等,这些新业务均填补了附院乃至陕北地区内镜下治疗消化系疾病的多项空白,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并减轻了去外地大医院的经济负担,有力地促进了延安市消化病学的整体发展,深受院校领导及广大群众患者的一致好评和感谢。

在同事心目中,冯义朝是一个热心肠,同事有忙他用心帮助,同事工作他全力支持,精益求精,共同进步。他对任何事情,都是全力以赴,干到最好。无论多难的疾病,他从不回避,总要弄个水落石出。看到病人奇迹般地康复,他又向新的目标进发

……

在冯义朝的心里,医学是一门常学常新的实践学科,要敢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乐意自己干,或者鼓励支持年轻同事大胆干。一些新领域,一些同事想干,但是没有信心,B超室王胜利主任、杨京仁主任,想搞介入B超,冯义朝坚决支持。他不仅让科室同事大胆创新,而且只要愿意创新,他都甘于当铺路石。为了提高全科的诊断水平,鼓励大家学习胃镜、肠镜、B超,以老带新,为了尽快使年轻医生掌握胃肠镜诊治技术,他在科室里利用岗位学习培训,一年多培养了十五个年轻医生,不到一年时间,胃肠镜诊治业务量就超过了专门的功能科室。

冯义朝在学生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从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积极承担延安医学院医学专业本科,专科的内科学、诊断学的部分理论课,多数见习课,辅导指导等教学任务,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与国内外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相结合,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创新,同时将爱国教育、爱医教育、医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既教书又育人,取得很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

1995年担任诊断教研室主任以来,对工作认真负责,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与同事们共同努力使医学院诊断学教学在卫生部医学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优秀奖。1997年开始与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同事和老师们共同努力,积极准备,经过3年努力,获得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001年他被延大选为内科硕士点首批硕士生指导教师之一,于2004年起他担任内科硕士生导师组组长,与本组导师共同努力已招收内科硕士生12届,他共指导硕士生30多名,是导师组里带学生最多的一位。现已毕业13名,其中二人先后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他为研究生开设并讲授《内科学》、《消化内科新理论新技术》、《消化系疾病诊治新概念》、《胃癌基础与临床》、《幽门螺杆菌研究新进展》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好评。同时他与本组导师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条件,使研究生实验条件不断改善,内科硕士点不断发展壮大,招生专业由开始的一个消化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六个专业二十多个研究方向,为延安大学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大爱无疆,让冯义朝的生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冯义朝把对人民的感恩,化作了工作的动力,化作了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以致于到了忘我拼命工作的程度。为了生命,他敢于坚持真理,坚持自己的意见;为了生命,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守护在病人身旁;为了生命,他不惧流言斐语,用真情演绎人间大爱。

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工作中,冯义朝严格遵守各级医师职责和医德规范,特别是对病人如亲人,态度和蔼,有求必应,不计个人得失。对技术精益求精,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熟练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的危重病人能及时作出合理的诊断并进行抢救和治疗。199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后工作量进一步增加,日接诊20余人次年接诊近7千余人次。虽然工作任务重,但对工作始终积极认真。接诊患者从不分上下班,节假日,也不分白天和晚上,即使自己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带病在病床上一边静脉输液还一边为病人咨询看病等等,近30年来他就是这样如一日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为患者诚心交流解释病情和治疗从不厌烦,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疗法,对其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全身心,全方位进行,使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他对年长的患者像子女那样的关怀和照顾,对晚辈像父辈那样的说教和关爱,工作从不怕脏,不怕累,为抢救危重病人常常几天几夜不回家,连续工作,有时达到忘我的境界,忘了吃饭,使他常感到全身发软、头晕恶心,但他从不主动离开工作岗位,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只要人在延安,他常常每天在科室工作到晚上12点左右。出身于农家弟子的他,对来自农村的贫困文化素质低的患者有非常的感情,出于同情和怜悯,给这些病人更多的照顾和关爱,看病时尽可能和他们多交流,让他们相信科学,使他们明白是什么病、咋样治好病、少花钱少走弯路,他对每个贫困患者都是如此,一个个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名大夫感动不已,离别时依依不舍拉着他的手感谢他平易近人,尊重他们这些没有钱,没有文化,没有关系的贫苦农民。他总是淡淡的说就因为你们这些困难,作为医生我应该给你们更多的帮助啊。他就是这样对所有病人不管是有钱没钱,经济或者政治地位高低,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城市还是农村来的患者一视同仁,不分贵贱,模范的遵守医德的规范。视每一个病人如亲人……

2001年,一位年轻的肝硬化晚期患者,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并多次出现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又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了给患者生的机会,冯义朝废寝忘食,连续73小时守在病人床旁,观察和抢救患者,使之多次从死神那里被救回来,为患者行延安首例经经颈静脉门腔静脉介入分流手术(TIPS)创造了条件,最后该患者得到了成功的抢救,康复出院;还有妇产科一位年轻患者产后大出血,休克,出血不止,日出血达一万毫升,又多次出现垂体危象、感染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万分危急,冯义朝又一次临危受命,担任抢救小组组长,与其他科专家密切配合,严密观察,多次抢救,使病人多次转危为安,最后好转,受到同事、病人及院领导的好评; (下转第五版)

张安安 记者 宋伟

新闻推荐

树枝遮住指路牌外地司机难辨识

路牌完全被挡住本报讯(记者董新银)城市指路牌指示路名、方向,是司机的向导,然而市区内部分指路牌被树枝挡住了,看到路名看不清楚方向,看清方向又看不清路名,更严重者什么都看不到,这让路况不熟的司机晕头...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大爱执着写春秋 ——记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延大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冯义朝)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